靜波法師:順境中不迷失方向 在逆境中磨煉自己
當我們身體健康的時候,當我們很順心的時候,生活的確是很美好;但是人生不可能總是如此,出現瞭問題,要去面對,而不是回避,或者措手不及!生活美好或者不美好,其實都是一個過程,並不是永恒!如此,在順境中不迷失方向,在逆境中磨煉自己,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羯臘摩經》是從來沒有提到小孩應該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不應該聽從任何人。此經意指小孩,以及任何其他人,應該在瞭解某事真正的意義,以及實踐可得的利益後,才予以聽從或相信。”
有人說這十個標準有時很尷尬!它會使人懷疑一切,什麼都不可輕易地相信,對於小孩子怎麼辦?其實我們也是小孩子!它不是告訴我們不要相信,而是告訴我們要理智地去相信!
這十個標準,並沒有告訴我們,所有的人都不要相信,不應該聽從任何人的指導;隻是告訴我們,應該瞭解某件事的真實意義,而且去感受、實踐一下,在我們受益瞭之後才相信,不是說不讓我們相信!在我們初步相信之後,去感受,感受之後我們才會徹底地相信!可以經過實踐、探討,然後我知道這件事確實有意義,那就可以相信!為什麼不可以呢?如果我們沒有這個中間環節,那肯定會盲目!
我們今天說:“佛法好啊!”請問:“好在哪裡?”“不知道。”“不知道,你學佛幹什麼?”“哎呀,我呆著沒意思……”呆著沒意思來學佛,那還不如去打麻將看電視,那不是更熱鬧嗎?何苦的哪!這裡邊有很多規矩、很多約束;更何況如果我們心性不定,那麼感覺到的可能是一種束縛:“學佛之後,什麼都不敢幹瞭,原來很自由,現在不自由瞭!”如果一個人確實有信仰,將會在暫時的不自由中,改變思想、行為,乃至人生的歸宿,從而慢慢地快樂,甚至於更快樂!是一種真正的沒有後遺癥的自由!可以用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說的一句話比較: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隻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當一個老師教導某事時候,讓小孩瞭解教導背後的意義,將使小孩不再頑固不信。”
我們讓一個小孩子去做某事,隻有告訴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他才真正願意去做!也隻有這樣的情形,才會使小孩不再頑固,不再對立!當然,古人運用愚民政策,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以愚黔首”,就是對待老百姓,隻可以告訴他去做,而不可以告訴他為什麼這樣做?如果告訴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就不幹瞭……
但是,對待小孩子,對待現代的人們來講,我覺得那就是一種短視、近視!真正地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必須告訴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就像我們今天學佛,一定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佛?你說:“我就啥也不因為就來學佛來瞭!”請你打住!告訴你,這樣的人,就像我剛才說的,大腦沒瞭,如果他大腦沒瞭!那你說他的信仰有理性嗎?
對照一下,我們不也是一樣嗎?我們其實不就是小孩子嗎?在佛陀面前,我們是佛子,其實就是孩子!我們其實就應該知道,為什麼要選擇它?選擇它有什麼意義?我能聽懂嗎?同我有關系嗎?能夠解決我的問題嗎?凡此種種,能夠有一個什麼樣的結果?然後你才心甘情願地去做!否則你就是盲目的!容易被人忽悠瞭!
原標題:不要再做小孩子瞭,你終究要長大的——哈爾濱極樂寺靜波法師開示節選
轉自微信公眾號:點一盞明燈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