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佛教的五種精進

佛教的五種精進

時間:2019-12-07 16:55:2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佛教的五種精進

深刻意識到生命在輪回中的險境,止息輪回以及和輪回相應的習氣;深刻意識到暇滿人身蘊含的價值,培養解脫及和解脫相應的正念。

《唯論三十論》:“勤謂精進,於善惡品修斷事中,勇悍為性,對治懈怠,滿善為業。”精進,就是對於善的事情要堅決修行,對於惡的事情要堅決斷棄,以勇健強悍之心,克治自己的懈怠心理,從而完善自己。

要做到精進,必須要具備勇悍的意志,“勇而無惰,自策發也,悍而無懼,耐勞倦也。”

勇是一種克服惰性的自策發力,而悍乃是無所畏懼,忍勞耐倦的意志力。再根據精進的程度,佛教又劃分為五種:

第一,被甲精進,如勇將上戰場,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第二,加行精進,加強自身的策發力,堅固信念;

第三,無下精進,不妄自菲薄,無掛礙無恐怖;

第四,無退精進,遭遇苦境能堅忍不屈,堅猛心志;

第五,無足精進,永無止境的精進,自強而不息。

其實這種精神,我們在古代的高僧大德中可以看到,象玄奘大師歷盡艱難險阻,克服常人所難以想象的種種困境,前往印度求學取經,而在印度求學中,又以其勇猛精進之心,被印度人譽為“大乘天”。

原標題:頓珠法師:精進,增強於輪回中自拔的力量

轉自微信公眾號:頓珠法師ask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