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波法師:擁有隻是暫時的
“第五類是依賴種族尊貴。通過自己的地位和權勢去藐視別人、欺壓別人,而不顧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什麼叫做種族尊貴?傢庭出身不錯,富二代或官二代,如此就覺得很驕傲瞭,也很神氣瞭,乃至肆無忌憚……殊不知:“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千真萬確的!
我們曾經講過一個財主,這個財主活得很痛苦,為什麼痛苦?因為別人不諂媚他(就是不溜須拍馬他、不逢迎他),所以他很痛苦,不平衡。於是他就跟一個窮人講:“你為什麼不逢迎我呢?”
那個窮人理直氣壯地說:“不公平啊,我憑什麼要逢迎你呢?”
財主說:“我把我的財產給你五分之一,你逢迎我嗎?”
窮人說:“還是不公平,我還是比你少。”
財主說:“我給你五分之二,怎麼樣?”
窮人說:“還是不公平。”
財主說:“我給你一半。”
窮人說:“那個時候我們倆都平等瞭,我憑什麼去諂媚你呢?”
所以,我們想說的是,不要強求,要低調、淡化地處理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因為我們隻是暫時擁有,不是永遠擁有。
我們可能有一個什麼古董或文物,它可能很值錢,但是請問它是你的嗎?不一定:除非你把它賣掉瞭去做慈善事業,或者去做功德,那麼它是你的;如果你把它收藏起來,那麼最後就不知道是誰的瞭,也許你自己的兒子還爭氣,然後傳到孫子那兒,可最後他敗傢瞭,於是就沒掉瞭。
永遠,到底有多遠?沒多遠。所以古人告訴我們:富不過三代。第一代創業,第二代守業,第三代敗傢,這是規律!為什麼要有信仰?有信仰的人就會自律,就能夠源遠流長,否則不大可能。
“歷朝歷代,包括現今社會,都存在著以勢壓人,盛氣凌人的現實。這些人忘記瞭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是永遠和永恒的,因此要提倡感恩,這是第一個。”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絕對不是偶然的,絕對不是不勞而獲就可以獲得的,是大傢幫助我們擁有的一個結果,所以我們要感恩。
“第二個、要包容。”
我們要去換位思考。
“第三個、要分享。”
既然我們成功瞭,那麼我們要同別人去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包括自己的成功。
“第四個、要學會結緣。”
我們也要給予呀!別人給予我們,我們也要給予別人。這個是什麼?良性的互動。
“第五個、要學會著自在。”
唐朝詩人杜甫說:“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成功瞭又怎樣?不過是個感覺,不過是比較上的一種優越感。
大傢想一想就冷靜瞭,也就會善待一切瞭,也不會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瞭。所以,要學會這五點是不容易的。
“這五個方面全面而又透徹地概括瞭,現實中的人們,心裡優勢產生的根基、根源。”
我們憑什麼?不就憑這幾點嗎?因為我們有瞭這幾點,所以我們就驕傲瞭;因為我們沒有這幾點,所以就自卑瞭,往往都是這樣的!
“在此經中,佛陀深刻地剖析瞭,世俗眾生對於變化事物有所依賴的心理狀態。”
應該怎麼辦呢?要解決現實問題。
“所以佛法如燈,可以照亮黑暗,可以改變我們心中的糾結、焦慮和不自信,引導眾生走向光明之路。然而,如果僅僅是初入佛門,就止步不前,便難以成就佛果、解脫自在,便難以受到佛光普照。”
就像那七個老人一樣,剛剛走進佛門,就止步不前,甚至不遵守規矩!
原標題:成功瞭又怎樣?——哈爾濱極樂寺靜波法師開示節選
轉自微信公眾號: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