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班迪達尊者:時刻用心觀照守護所緣目標

班迪達尊者:時刻用心觀照守護所緣目標

時間:2019-12-12 16:59:1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時刻用心觀照守護所緣目標

各位行者,你們來到這裡就是學習佛陀曾經教導的四念處禪法,我們要觀照身體,也要觀照到我們的感覺,觀照到我們的內心,也要觀照到我們種種的生活當中的整個過程的一舉一動,這個叫四念處禪法,也叫念處禪法,巴利文叫做“satipatthana”。各位在修念處禪法的時候,要瞭解何謂念處?修念處禪法之後獲得什麼樣的昨益,什麼人適合修四念處禪法,什麼人容易獲得四念處利益,對於有關這些的內容,我今天向各位行者一一說明,希望各位行者要仔仔細細的聽,有些人過去有聽過,也對這禪法的瞭解可以加深。假如沒有聽過的,必需要仔仔細細的聽。

念處,巴利文叫做“satipatthana”,它是兩個字合而為成的,合為一個詞,這裡念,巴利文叫做“sati”,是不忘的意思;處,巴利文叫做“patthana”,它的意思是近距離的依住,既然是依住瞭,住的就是穩定的狀態,很堅固的狀態,不會是紊亂的狀態,叫做是依住,也就是處。

要有穩定的正念,要有堅實的正念,要有升值的正念,我們一開始是沒有辦法獲得的,我們必需要多次的練習,我們的正念要有一種超然的狀態,要有特殊的狀態,我們先來看巴利文的“patthana”,這裡的“pa”的意思是一種超然的,或者是特殊的,這裡所說的念處的正念不是一般的,是超然有特殊的有一種力氣,當我們觀察的時候就要有熱忱的精進力,迅速地觀照所緣目標,才能夠達到念處禪法。剛才提到要有超然、特殊的正念,必然要有熱忱精進力來輔助,才能生起超然的正念或是特殊的正念,比如說我們觀照所緣目標的時候,我們內心要迅速,或是敏捷,或是活躍,絕對不能是一種冷冰冰的狀態,或是退縮的狀態,或是沉滯的狀態,所緣目標生起的時候,就要立刻迅速去觀照它,這種正念要去多次觀照才能達到穩定的正念,堅實的正念或者是升值的正念。

所緣目標生起的時候,立刻要去捕捉到,為瞭要立刻捕捉到現起的所緣目標,當我們觀照的時候,必然要有所謂的迅速的觀照,或是及時的觀照。迅速就是你的心在觀照的過程當中絕對不能有去思維的狀態,要立刻直接迅速去觀察它,過程當中決不容許說為什麼會生起這個所緣目標呢,也絕對不容許說為什麼這個所緣目標這個時候生起呢?這時候的雜念不容許生起的,我們立刻迅速去觀照,所以立刻迅速這句話是非常有意義的。當我們觀察腹部起的時候,立刻迅速觀照腹部起,腹部伏的時候也是立刻迅速去觀照腹部伏,當我們經行的時候,提起,向前,放下都能夠可以捕捉到當下生起的狀態,所以提起,向前,放下的時候,立刻迅速去觀照它,過程當中不容許有其它的思維分析雜念,這種的修行才能可以達到所謂的真正的修念處禪法。

沒有迅速的情況之下,就沒有辦法直接觀照到瞭,所以觀照的情況之下都來不及瞭,來不及的情況之下都不記得瞭,剛剛出現的所緣止標是什麼狀態,都不知道瞭,不知道就是無明,無明的巴利文叫做“avijja”,或者是愚癡,巴利文叫做“moha”,因為來不及的情況之下都不知道生起的所緣目標,所緣目標變得不清楚不明白瞭,就是由愚癡、無明覆蓋瞭,愚癡無明覆蓋,我們的內心都是不清凈的,有的時候,我們對於無明的狀態或是愚癡的狀態不會有感覺到慚愧之心,很草率的,因此之下對於內心的不清凈沒有感到慚愧,當下生起的是無慚,巴利文叫做“ahirika”,當下生起的是無愧,巴利文叫做“anottappa”,所以一旦有無明覆蓋的時候,當下生起的就是無慚無愧的不善心。

我們的心都沒有辦法緊緊跟貼著所緣目標,心開始有瞭飄散,有瞭遊離,有瞭猶豫,這種的散亂的狀態,巴利文叫做“uddhacca”,掉舉。由於有無明的覆蓋之下,生起瞭無慚無愧,歸接著生起掉舉等不善的心所。因為這些都是不善心所,一次生起的時候,四個一起生起的,就促成瞭不善心,這個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直接去觀照,我們沒有迅速去觀照的情況之下,這些不善法就搶走瞭我們的所緣目標,我們沒有辦法觀察到所緣目標,我們的心主處於無明,無慚無愧,掉舉的領域裡面,在觀照的時候,千萬不能輕忽於草率。一旦的輕忽,一旦的草率,一旦的漏失的情況之下,假如內心裡面有無明,無慚無愧和掉舉,遇到的對境是跟貪心相應的情況之下,當下生起的是貪心,遇到的對境是跟嗔相應的情況之下呢,除瞭生起無明,無慚,無愧,掉舉以外,又生起瞭嗔心,所以一次的漏失就引起瞭許多的不善法,不善法就趁機湧起瞭,這是我們疏忽瞭觀照,提不起正念的情況下所導致的,假如自己的漏失的觀照是一分鐘,就等於我們漏失瞭六十次的次的正念,也就等於說不善法生起的次數是六十次,假如我們提不起正念,漏失觀照五分鐘的話,我們內心裡面的不善法生起的次數總共是三百次,這些煩惱就搶走瞭我們應該觀照對象的名法與色法,我們必需要提起正念,再次的去搶走回來自己要觀照的對境,絕對不能能夠觀照的對境落在煩惱裡面,或者是落在煩惱的手掌裡面,就把所緣目標當作是自己的一種財產,不容許被別人搶走,自己要時時刻刻去守住它,去觀照它。這種的意思從巴利文“passati”處就告訴我們這種道理。

原文標題:把所緣目標當作是自己的一種財產,時時刻刻守住它,觀照它。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 維安正念小站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