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兒女的四種緣分(內附視頻)
在很多寺院、廟宇,我們常常能看到這麼一副對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族,無債不來”。印光大師曾經說過,一個人生兒子,大概有四種原因:一種是報恩,一種是抱怨,一種是還債,還有一種是討債。
報恩,是因為父母對於兒子過去世有恩惠,為著報恩就來做他們的兒子;所以服勞奉養,生事死葬,都稱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賢孫,都是屬於這一類的。抱怨,是因為父母對於兒子過去世有虧負的地方,為著抱怨就來做他們的兒子;所以怨恨小的就忤逆父母,怨恨大的,甚至為非作歹,闖下大禍,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著的時候,不能得到兒子的奉養,等到死瞭,還因為兒子的不爭氣,帶著羞恥到九泉去,這就是抱怨的一種。還債,是因為兒子在過去世欠父母的資財,為瞭償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倘若債欠得多的,父母就終身由他奉養,若是欠得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讀書才得瞭些功名而喪命的,做生意才得瞭些財力而身死的。討債,是因為父母在過去世欠兒子的資財,為著討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小的債,不過損失些學費聘金,等到債還清瞭,父母雖想望他成事立業,而他忽然夭亡,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債,那做父母的損失,可就不止次數,必定要廢業蕩產,傢破人亡才罷。
梁敬叔先生筆記中講到:“姚波昂先生說:‘傳說人世間的夫婦兒女,有還賬的,有討賬的。’我於是想起從前我的一個妹子,當她五歲的時候出天花很是危急,呻吟床褥,非常哀苦,一連幾日夜,叫號聲不止,我的母親說這樣的受痛苦,為什麼不早些去呢,她聽見瞭大聲地反抗說:‘你們還欠我八千文錢尚未還清,等你們還瞭我,我就走瞭。’我的父親就差我去關照她說:‘我們一定把這筆錢做你的棺殮費,再加千文燒些錫箔給你,這樣你可以快些去瞭,何必等待著活活受苦呢?’我對她說瞭以後,她就在這一夜裡死瞭。”這樣看來還賬討賬的傳說是確有其事的。
梁先生還講瞭這麼一個故事:常州有個甘學究,當他的兒子才隻三歲的時候,他的妻子忽然死瞭,他隻得帶著兒子到他教書的館舍裡去養育。那個孩子倒很聰明,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四書五經都讀得爛熟,也可以做教書先生瞭,後來甘學究就預備,為他的兒子娶個媳婦。當他們正要行訂婚禮的時候,他的兒子忽然生起大病來,病勢很是危急,在病中,他狂喊著他父親的名字,甘學究驚慌失措答應說:‘我在這裡,你有什麼事嗎?’他的兒子說道:‘你前生和我合夥做生意,欠我二百餘金,某事除去若幹,某事除去若幹以後,現在應還我五千三百文,快快還我,還瞭我,我就去瞭。’
說完瞭話,就氣絕而死瞭。這真是世俗所謂討債的瞭。人凡年幼夭折的兒女,多因討債而來,不過像甘學究的兒子般,分明說出來的,十個之中沒有一兩個罷瞭。
世間一般做父母的不明因果,反為這種討債的子女悲傷哭泣,不是很可笑嗎?而紀曉嵐記錄過一個對人有恩,其人來投胎報恩的真事:我傢有個奴仆叫張凱,起初在滄州衙門效力,後來晚上聽到罪犯偷偷哭泣聲,心裡面悲哀,辭去瞭工作,他賣身給先父做仆人,四十多歲沒有兒子,一天他妻子臨產,凱不開心的說是個女孩。過後果然生瞭個女孩,問他為什麼可以先知道?他說:“我做衙役的時候,有個人控告自己的妻子與鄰居張九有奸情,大傢都知道張九是冤枉,但是事情曖昧,沒辦法還他清白,正好碰到縣官讓我去逮捕張九,我稟告說:‘張九因為逃避賦稅,已在初五被拘捕,關押至初八,被鞭笞十五下後放走,現在不知道去瞭哪裡,請寬限幾天。’縣官看瞭一下記錄冊,果然是這樣,生氣地對那個控告人說:‘初七那天張九還被關押著,怎麼會到你妻子房間呢?’衙役把他痛打一頓,趕出衙門。其實那個被關押的人,是另外一個叫張九的人,我用來搪塞過去,去年聽說控告人的妻子死掉瞭,昨晚夢到她來向我跪拜,我於是知道她會轉生來做我的女兒。”後來這個女兒嫁給商人做瞭妻子,張凱夫婦年老多病,竟然靠她孝養得以安享晚年。
六道輪回的本質就是如此,世間夫妻、父女種種人際關系,都隻是這四種緣分而已,看清這一點,心裡就會平淡。《地藏經》說“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即使是親為父子,也是各有各命,即使造作瞭絲毫的罪業,也不能相互代替受罪。父母固愛子女,但要愛之有方,子女有子女的業力命運,要在尊重子女業力命運的前提下,以經驗指導,用愛心規勸,切記把子女當做自己的私有物,不尊重他的獨立存在,強求說你是我的兒子,我愛你,所以你一定要聽我的,結果往往釀成悲劇,反愛為恨,反親為仇,遺現世愧恨,結來生惡緣,又是何苦呢?
所以為人,要知道萬事有緣不可勉強,更要學佛念佛,以求往生,永出輪回。善導大師說:“父母妻兒百千萬,非是菩提增上緣,念念相纏入惡道,分身受報不相知,深值警惕啊!”有同修說現世已經感召瞭惡緣,傢庭不和睦,子孫不聽話怎麼辦呢?佳木斯有位老同修,寫瞭一篇日記《七十一歲老人真信實修,佛力加持,身心受益》,講述他學佛解怨的過程,他和妻子爭吵瞭一輩子,痛苦極瞭,甚至想好瞭,等自己老母親去世後就與她離婚;幸而後來一傢人都學佛瞭,按六部曲吃素、懺悔、誦經、放生、護生、行善、念佛這個方法精進地做功課、修行,堅持幾年後,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對妻子的恨意消失瞭,同時身體很多毛病不治而愈,心情豁然開朗。這是地藏七諸多受益同修中的一個真實案例,這就是佛法的威力啊!
釋迦牟尼佛深深明白,眷屬間的恩怨情仇,都如過眼雲煙,虛幻不實,隻有修行佛法才是正道,因此曾經指派大目犍連去勸說自己出傢前的妻子耶輸陀羅,讓她能割舍母子恩愛,讓羅睺羅出傢做沙彌,修習佛法。佛說母子恩愛的歡樂是短暫的,死後墮入地獄,母子互不相知,業障黑暗,永遠離別,受無窮痛苦,那時後悔晚已。羅睺羅如果修道證果,還可以度化他的母親脫離輪回生死根本,證得和佛一樣的清凈涅槃,如此多麼圓滿啊!這是佛給我們表法,讓我們放下對兒女的癡纏,一切親屬親眷,無論有恩有仇,我們都學佛化解怨仇,慢慢都變成清凈眷屬。
清凈眷屬是各修各的行,各吃各的飯,互相照顧,自己修行,將來一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有瞭這個共同的目標,我們就忙著修行瞭,不會沒事就互相瞎折騰,一會兒罵這個一會兒罵那個,互相恨上瞭,互相打上瞭,不會幹這個事瞭。傢傢和睦,人人幸福,沒有爭吵、怨恨,這不就是大同世界嗎?這不就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禮物嗎?你說呢?
阿彌陀佛!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