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迪達尊者:用清凈心禪修會獲得一種究竟的快樂
當我們提起一次正念,一次一次的我們內心裡面受到安全,因此之下我們內心是清凈無染的,次數多瞭,我們就會生起愉悅,喜悅之情,這種愉悅,喜悅是清凈的,不是五欲之樂,我們有的時候,看到時候的快樂,聽到時候的快樂,聞到時候的快樂,根本不及現在我們內心清凈而生起的快樂,因為我們內心受到瞭保障,安全的情況之下,內心是愉悅的,清凈的,而內心是一種安樂的狀態,當我們觀照的時候,就可能獲得這種利益,到最後自己對這種禪法會有信心,會感覺禪修是一種快樂,這種快樂是導向究竟的快樂。
修行之後的快樂呢,它是清凈的,不象是一般人看到而快樂,聽到而快樂,或者是聞到而快樂,吃到而快樂,或是觸到而快樂的快樂是不相同的。換句話說,一般人需求的是所緣境,跟所緣境觸到而生起的快樂,這個巴利文叫做“vedayiha sukha”,這種的快樂是不清凈的,有一種快樂是跟所緣境沒有相處就能得到的快樂,這種的快樂巴利文叫做“Avedayila sukha”,就是跟所緣境沒有相處而得到的快樂,或者可以叫做寂滅之樂。
任何眾生,包括人類,許多人類需求跟所緣境相處而得到的快樂,想要看到美好的顏色,想要看到美好的色所緣,想要聽到美好的聲音,想要聽到美好的聲所緣,想要聞到香的氣息,想要吃到美好的味道,想要觸碰到細柔的觸感,比如天氣冷瞭,想要穿一件保暖的衣服,天氣熱瞭,想要穿透氣的佈料,或是不斷追求人與人的接觸,尤其是男女的接觸,這些好的事情內心總是要感到快樂,這些快樂是沒有辦法不間斷的,享受之後總是要休息的時候,比如說,有一個人,為瞭他的生活,他必需要外面辛苦打工,為瞭傢庭的生活,也要到外面去賺錢,中途是不能休息的,回到傢之後,感到非常的疲憊,非常的辛苦,一回到傢的時候這個人會選擇說,先要吃飯還是要去休息呢?我現在就要問各位,假如有一天各位受到瞭非常的疲憊和辛苦,回到傢的時候,你是選擇是吃飯還是休息?
有一天你感到非常的疲憊與辛苦,一回到傢的時候,你會選擇到寮房休息的人,請你們舉手。有些是沒有舉手,這代表你會選擇先吃飯,是嗎?現在選擇進去寮房進去休息的行者,休息到沒有多久,正在剛入睡的時候,傢裡的人想要你吃飯,你被吵醒瞭,你的心境是什麼感受呢?你們可以給我回答嗎?你會帶著微笑起床呢?還是這種吵醒你的人,對他不滿意?或是想說,這個人對你有關心,叫我來吃飯?當這個人正在入睡,睡到正香的時候,也不會有所謂看到美好的色所緣,也不會聽到任何聲音,也不會去享受說當下有散發著香的氣息,因為當它在入睡的時候,根本不會說要去吃美好味道,雖然睡的床鋪是非常的柔軟,非常的細,可是當他睡著瞭,他也感覺不到柔軟、柔細的質感,這個人的內心是非常的穩定和平靜的,不象是睡醒的人要不斷地追求,他要感受這種種的欲樂,當下他是享受不到的。
當你睡醒瞭,你也許會開口說我剛剛睡得非常香,睡得非常好,現在我要問各位,你要怎麼向我陳述,你剛剛睡得好的一種狀態?睡得很好,代表有好字,這過程當中是有一種快樂的過程,假如沒有,他不會說睡得很好。各位你來跟我解釋,睡得很好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各位,請說吧。我要求在坐的比丘,因為都有讀過佛經,請你們來作一個解釋。有的人說平靜。雖然說睡得很好,代表過程是穩定的,但是要說怎麼好呢,也很難陳述給對方,或者是很難解釋給對方,因為是很難解釋,很難陳述,這個很好的過程就否定瞭嗎?誰能說我剛剛睡得是不好的狀態呢?
禪修就讓我們的內心清凈,所以這些禪法是不適合閱讀的,不適合思考的,更不適合是要去念誦的,禪法必然要去實踐的,我們看到的當下就要如實觀照,聽到的當下就要如實觀照,這種觀照的所緣目標才能夠說是毗婆舍那,就是我們時時刻刻提起正念,用正念來覺察,覺察久瞭,觀照久瞭,就能獲得寂靜的快樂,寂滅的快樂,這是可以作個保障的。
要有迅速的正念,當下生起的所緣目標視為是主要,要有這種不讓煩惱搶奪自己當下生起所緣目標的正念,我們必需從煩惱賊的手裡面搶回當下生起的所緣目標,要有正念,要有目標,當然要有熱忱的精進力,熱忱的精進力巴利文叫做“atapi”,除瞭熱忱的精進力以外,也要有瞄準,對準的尋,有瞭熱忱的精進力就能克服懶散的這種心境。一般人喜歡舒適,喜歡懶惰的一種狀態,不想提起自己的精進力,所以當我們禪修的時候,尤其要提起自己的精進,而且必需要瞄準所緣目標,內心是展開的一種狀態,它是一種活躍的狀態,是一種覺醒的,舒醒的狀態,假如自己提不起精進力,內心是一種萎縮,收縮的狀態,或者是沉滯,到最後生起瞭昏沉與睡眠,所以我們要有精進,要有對付的尋,因此之下,正念就生起瞭,生起瞭正念是穩定的,而且可以牢牢地跟貼於所緣目標。因此之下,我們的內心就不會散亂,這種的修行禪法叫隨觀禪法,巴利文叫做“anupassana”,隨著多次觀察所緣目標,能修行到這種禪法的行者叫隨觀行者,巴利文叫做“anupasi”。我們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如實地覺察與觀照。
假如各位行者要獲得具有保障性的快樂,想要獲得究竟的快樂的話,我們一天有24小時,我們除瞭扣除掉睡覺的四五個小時,剩下的十九個小時或是二十個小時內呢,就象各位行者修行的方法一樣,一小時打坐,一小時經行,依此時時刻刻提起自己的正念,在觀照當中必然要付出熱忱的精進力,而且也要能夠可以瞄準所緣目標,自己觀照的心就能生起於所緣目標瞭,觀照的過程當中絕對不會有休息的時間,當下生起的所緣目標就要瞄準,就要去觀照,當你坐下來的時候,坐下來的所緣目標就要去瞄準,就要去觀照,當你站起來的時候,就要瞄準與觀照,當你腳提起來的時候,就要去瞄準,進而去觀照,當你的腳放下的時候,就要瞄準你的腳的放下,去瞄準與觀照,所以在過程當中都要提起精進力,時時刻刻去覺察觀照,自己的正念力夠的情況下,這生當中必然也能夠可以獲得寂滅之樂,寂滅之樂巴利文叫做“ santi ”。在這裡我就勉勵各位行者就用這種的方式,付出自己的精進力,時時刻刻就來觀照吧。今天的開示先到這裡。
原文標題:禪修是一種導向究竟的快樂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 維安正念小站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