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靜波法師:心裡有正念,就能夠抵禦外境的誘惑

靜波法師:心裡有正念,就能夠抵禦外境的誘惑

時間:2019-12-19 08:55:0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心裡有正念,就能夠抵禦外境的誘惑

正觀敵色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什麼叫正觀呢?用正念來觀察,所以叫正觀。不要用胡思亂想的邪見去觀察,那是邪觀;用正念來觀察,故名正觀。什麼叫“敵色”呢?就是抵禦外在存在的種種現象,心裡要有正念,那麼我們就能夠抵禦外境的誘惑。

大傢想想看,如果我們有正念瞭,那麼能沒有抵抗力嗎?肯定就會有瞭。如果沒有正念,哎呀,就會東風來東風去,西風來西風去,很多人就是會這樣。今天有人告訴你:“哎呀,讀《楞嚴咒》好”,你拿出《楞嚴咒》天天讀;有一天又有人說:“讀《地藏經》好”,你又讀《地藏經》;還有人說:“讀《無量壽經》好”,你又把《無量壽經》搬出來瞭;有人又說:“讀《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好”,他又把別的放下瞭,讀瞭這個……可謂:見益思遷。

那麼請問:你到底覺得什麼好呢?我們應該有個正念,如果沒有正念,什麼都對我們沒有用。因為所有的經書無非就是讓我們有一個正見、正念,所以如果沒有這個正念和正見,那有什麼用呢?沒用。

在這裡,佛教給我們一個“正觀敵色”的方法。“敵”,是“抵禦”的“抵”,抵禦外在的事物的誘惑,也就是境界或者叫色。那麼最重要的我們已經說瞭,男女色對我們修道的障礙是最大的,所以這裡邊著重地提出瞭這一點。

所謂“佛言”:佛陀就對有緣的人們又開示說瞭:

所謂“慎勿視女色”:不要用眼睛總是盯著女色,當然瞭男對女是色,女對男也是色,不要盯著看。“慎勿視女色”,千萬不要視女色;因為這是非常大的修道障礙,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

所謂“亦莫共言語”:也不要總是想要同她說話,沒完沒瞭。我們有抵抗力嗎?很難有抵抗力,說來說去,心猿意馬;說來說去,正知正見沒瞭;說來說去,自己佛教徒的身份就沒有瞭。

雖然如此,如果說我們不能做到這一點,不能不看,又不能不跟她說話,那怎麼樣呢?

所謂“若與語者”:實實在在地沒有辦法的時候,不得不同她說話,怎麼樣?

所謂“正心思念”:要正念來觀察我們所面對的對象,怎麼樣呢?

所謂“我為沙門”:我是一個出傢人,或者我是一個佛教徒,這不僅僅是對出傢人說的,因為社會的誘惑太多瞭。我是一個佛教徒,對於一個佛教徒應該怎麼樣?

所謂“處於濁世”:我們所面對的是什麼世界?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五濁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處在娑婆世界這樣一個污濁的環境裡,應該如什麼?

所謂“當如蓮華,不為泥污”:應當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蓮花是從污泥濁水裡長出來的,你看它臟嗎?蓮花是不會臟的。你看佛菩薩坐的或者站的是什麼?蓮臺。我們能夠這樣嗎?向佛陀學習就是這樣的:如蓮花一般不被泥水所污所拘,即不被任何事物所困擾。

所謂“想其老者如母”:若能如此觀想,我們也就不會執著,不會像觀看女色一樣,有那種欲望的想法,沒有瞭;面對現實,我們就觀想:年紀比較大的,七老八十的,一看這是我母親輩的,那我們還能有別的想法嗎?沒有瞭!“想其老者如母”,那些年老的就是我的母親瞭,我們需要這樣去考慮。

所謂“長者如姊”:年紀稍長的,觀想她是我的姐姐;當然瞭,對於女的來講,年長的是我哥哥,他就不會有什麼問題瞭。

所謂“少者如妹”:年紀小一點的,觀想她是我的妹妹,那你還會有別的想法嗎?不會瞭。

所謂“稚者如子”:很小很小的孩子,觀想他就是我的兒子,或者是我的女兒,那你還會有別的想法嗎?沒有瞭。這就是佛法中的對治方法,要學會著去轉移,不要鉆牛角尖,鉆牛角尖要麻煩,必然要想不開,煩惱乃至輪回;所以我們要換位思維,要轉一個角度。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站出來,真心地去幫他,從而成就自己。

所謂“生度脫心”:我們的心就會慈悲瞭,不再是污染的瞭,已經改變瞭。

所謂“息滅惡念”:馬上惡念沒有瞭。

我們也是一樣,要轉變觀念,學佛的過程就是一個轉變觀念、轉變行為的過程。觀念是最重要的,觀念轉變瞭,行為一定轉變,命運會隨之改變。我們看他年齡那麼大,很可憐,還會貪著、恨他、罵他嗎?不可能瞭。我們看她年齡很小,她是我們的妹妹,你說我們還會有別的想法嗎?不可能瞭;當她很痛苦的時候,我們就會隨著自己的能力因緣幫助她。這個時候我們的幫助,才會有價值,才會是有意義的學佛行為。

當然,如果人傢沒事,我們就不要添亂;人傢說,“我沒事”,沒事你添什麼亂?所以不要添亂。不要犯癮,說“我就是想度眾生”,請先把自己度好!其身正,不令則行。無論是在傢人還是出傢人,都需要把自己先管好,把自己的事先處理好,如果還沒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那麼就沒有說服力瞭。

這方法挺好的,大傢想想看,有時候我們有些佛教徒盡管做得比較笨,甚至可能不是很如法,不是很受益,但是我覺得很有道理。比如說我們恨誰,經常會念佛去為他回向,如果真是能夠這樣去想和做,那麼就是同他結善緣瞭,就不再是惡緣瞭,這就是一個方法。

當然,我們可能會硬著頭皮去這樣做,那就錯瞭,要知道自己也受瞭傷。可以這樣考慮:“他在別的地方沒有辦法去發泄,拿我來發泄,沒有傷害別人,這已經很幸運瞭。”如果這樣去考慮,我們也會非常快樂。你說他沒有傷害別人,傷害的是我,那沒關系,而我又有抵抗力,這有什麼關系呢?把垃圾給我吧!我是佛教徒,正是要把垃圾變廢為寶,轉煩惱為菩提。

就像看到別人實在痛苦瞭,我說:“你可以把過去的垃圾同我結緣吧?”他說:“你怎麼辦?”我說:“你就甭管我瞭,你好就行瞭。”事實上哪裡有個什麼實在的煩惱?如果真的有一個實在的東西,我也是真的不敢要,這不是炸彈嗎?我才不要哪,我也會跑瞭;但是事實上我明白,沒有這麼個實在東西,所以我就會敢於面對。希望大傢也學著去敢要,而不是帶有情緒化的東西,這個才是學佛過程中的穩妥,才是比較可靠的方法。

原標題:心中有正念,為什麼不敢面對呢?——哈爾濱極樂寺靜波法師開示節選

轉自微信公眾號:點一盞明燈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