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法師:五戒的真義就是自由
事實上五戒裡面的前四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個四條稱為性戒,如果犯瞭是性罪。也就是說無論你是不是信佛,是不是受瞭五戒,違犯瞭都是罪業。所以前面的四條是為瞭保持社會安定的根本道德準則,並且一切宗教他們的行為規范都與這個四條相通。
我們非常有必要能夠瞭解五戒。有一些居士已經學佛很多年瞭,但是不敢受戒。什麼原因呢?第一個是認為好像受瞭戒就沒有自由,受到約束。是不是受戒就會增加我們的束縛呢?其實不是。應該說我們能夠真正地持好五戒才能夠得到更廣大的自由。
我們冷靜想一想,凡屬是那些觸犯刑律,或者身陷牢獄,失去自由的人,他們的罪歸根結蒂都是犯瞭五戒。比方說傷害其他人、殺人、毀容,這些都是犯瞭殺生戒;貪污、侵占、勒索、偷稅漏稅,這些應該都是犯瞭偷盜戒;乃至於嫖娼、重婚、包二奶,那些都是犯瞭邪淫戒;誹謗、作偽證、或者背信棄義,這些都是犯瞭妄語戒;吸毒、飲酒,應該這些都是犯瞭飲酒戒。所以說因為犯瞭極重的五戒就失去自由。
我們也就可以明白,真正能夠瞭知五戒的內涵,並且守持好清凈的五戒才有真正的自由,應該說五戒的真義就是自由。我們因為受持好戒法,所以現世就能夠歡喜自在,就能夠更健康、更快樂地生活,並且我們的傢庭就更和睦。當來我們也因為持好五戒,所以能夠超出輪回。
還有一種因素,有些人是學佛不敢受戒,他就有一個誤解,認為說:“我受瞭戒,萬一犯戒的話要墮地獄。”所以很害怕,就不敢受戒。
佛陀住世的時候,比丘尼裡面有一位神通第一的,叫做蓮花色比丘尼,她證得果位以後,就勸導很多的女眾出傢修行,受戒。然後那些人就跟她說:“我們不敢受戒,因為受瞭戒以後,犯戒的話要墮落。”
蓮花色比丘尼就給她們開示說:“寧願受戒,因為宿世的業力犯瞭戒,然後再去懺悔,這個就要好過因為怕犯戒而不受戒。”我們受戒以後,縱使犯戒,因為有慚愧心,懂得懺悔,所以罪業會減輕,還有將來得度的機會。如果不受戒的人,他犯瞭戒不知道懺悔,罪業會越來越重,所以會沉淪到三惡道中間去,所以寧可受戒而犯戒悔過,也不要不受戒。並且我們如果能夠受戒,那個解脫的種子就種下來瞭。
還有一重原因是,有一些人說:“這樣子的話,我也盡量做到五戒的要求,但是我不受戒。”
這個跟好好地受持五戒有什麼不同呢?
如果是我們不肯受戒,但是會按照五戒的要求去做,比方說不殺生,如果你沒有受戒,也做到瞭不殺生,隻有在逢緣對境的時候你才有功德。你傢裡的人買一條活魚回來,然後你說:“我雖然沒有受戒,但是我不殺生。”這樣子的話,你在遇到這個環境才有功德。但是我們如果受瞭五戒,得到瞭無作戒體,而這個無作戒體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所以我們受瞭五戒以後,不管有沒有遇到那個環境,隻要不犯,我們的功德都在日日增上,日日增長,所以一定要發心受持戒法。
並且五戒是一切世出世間諸善戒法的根本,受持五戒能夠破貪嗔癡煩惱:我們持不殺生戒就是破嗔恚的煩惱;持不偷盜、不邪淫戒是破貪欲的煩惱;持不妄語戒是破愚癡的煩惱;持好不飲酒戒是能夠消除放逸;所以受持五戒是近報人天,遠證佛果。
不飲酒戒是屬於遮戒。因為飲酒這種行為本身並不一定是罪惡,也不違反國法,但是如果飲酒失去理智,它就會成為一個作惡的助緣。失去理智後果非常可怕,佛法是智慧的教導,所以我們要保持理智就要受持不飲酒戒。
龍樹菩薩在《親友書》上說:“猶如萬物依大地,一切功德依於戒。”我們隻有非常紮實地打好戒律的基礎,佛法的深廣功德才能生起來。
如來說法,戒律分為小乘、大乘的顯宗和大乘的密宗戒法。小乘的戒法是別解脫戒,稱為外別解脫戒,針對眾生身口的行為和語言來對治。內大乘菩薩戒是針對於意業起心動念來對治,所以稱為內大乘菩薩戒。
大乘的密宗金剛乘三昧耶戒是直接依法界本性起修,所以是密金剛乘三昧耶戒。小乘戒是側重於對治貪煩惱;大乘顯宗菩薩戒是側重於對治嗔恚的煩惱;大乘密宗的三昧耶戒是側重於對治愚癡的煩惱,直接依法界本性而起修,所以他守持的戒律更微細。
這一切戒法的根本、基礎,都應該是我們如法地受持好五戒。
我們先要做一個好人,然後要做一個修行人,再做一個明白人。我們首先能夠成為世間的善男子、善女人,要成為好人,應該要持好五戒。持好五戒是我們能夠生活更快樂的基礎,也是我們身體健康、傢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的基礎。
不要輕視五戒,如果你能夠不殺生、不邪淫、不飲酒,你身體會更健康。你希望傢庭和睦,也需要大傢都守持好五戒。乃至於我們希望世界和平都需要持好五戒。為什麼?你看,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犯瞭教他殺,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幾千萬人流離失所,幾百萬人喪失生命,都是因為沒有持好不殺生戒,所以受持好五戒是我們做一個好人的基本準則。
更進一步要做一個修行人,我們希望能夠超出生死輪回,也需要戒法。戒法是三乘佛法的基礎,土美仁波切在《佛子行三十七頌》上說:
無戒自利尚不成,欲能利他豈可能,
是故無存貪有心,護持凈戒佛子行。
並且現在這個末法時期眾生的欲望很重,外界的六塵誘惑也更厲害,大傢能夠持戒的幹擾就非常多,所以佛在經典上說:末法時期如果能夠受持清凈戒律,乃至於一日一夜的功德都勝過於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供養如來。《無量壽經》上面也說:我們在娑婆世界這個五濁惡世中間,一日一夜修行的功德都勝過在極樂世界百年修持的功德。可見我們在現在這個時期更加要非常清凈地持好戒法。
——恭錄大願法師【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學記】
原標題:大願法師:持好戒的真義就是自由
轉自微信公眾號:菩薩雲來集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