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達照法師:因緣果報的緣起就是佛教講的世界觀

達照法師:因緣果報的緣起就是佛教講的世界觀

時間:2019-12-27 08:54:3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因緣果報的緣起就是佛教講的世界觀

本次法語學修重點

△因緣果報的緣起就是佛教講的世界觀,緣就是條件,生命的存在一定是有條件組合的,生命是如此,宇宙世界萬物也是如此。

△佛教講世界宇宙都是由眾生共同的業感召的。共同的業感召的是共業,你個體的生命是別業,個人的業跟集體的業這兩種業。

△共業、別業,業因、業緣,業果、業報,所以叫因緣果報。

△這一切業因為有你行為的動作才感召來的,所以它的本質其實是無自性的,叫性空。自性本空。

△所以一切萬物的本性當體即空,自己本來是不存在的。所以科學傢朱清時先生說:一切萬物本質是不存在的,一切萬物的關系是存在的。本質不存在,就是本性是空,所以佛教講無我性。

△佛教講我們生命存在雖然有過去、現在、未來,有輪回,有因緣果報,但這些輪回、因緣果報都是從現象上看,你透過這個現象要看到它的本質都不是它自己。

△你的起心動念、你的各種身、口、意三業都對你的世界直接造成影響,所以修行首先要修自己,改好自己,這是一個世界觀。

因緣果報的緣起就是佛教講的世界觀,緣就是條件,生命的存在一定是有條件組合的,生命是如此,宇宙世界萬物也是如此!所以印度講大梵天創造,西方基督教講上帝創造,佛教不講創造,佛教講世界宇宙都是由眾生共同的業感召的。共同的業感召的是共業,你個體的生命是別業,個人的業跟集體的業這兩種業。比如我們今天在這裡,大傢都有信佛的共業,都在談佛法的事情,但是我們每個人感受不一樣,身體狀況不一樣,這是我們自己的別業。共業、別業,業因、業緣,業果、業報,所以叫因緣果報。

這一切業因為有你行為的動作才感召來的,所以它的本質其實是無自性的,叫性空。自性本空。什麼是自性本空?杯子是由不銹鋼跟其他材料組合起來,這個組合起來的條件叫緣起。

但是我們看到是杯子,實際上杯子的屬性是不銹鋼,不是杯子,杯子沒有自己的屬性,它的屬性不是自己,杯子的屬性不是自己。桌子的屬性也不是自己,是木頭其他的材料。人體的屬性我們認為這是我,但是身體的屬性是什麼?是血、是骨頭、是肉,是其他的材料,沒有一個叫身體的東西存在。

所以一切萬物的本性當體即空,自己本來是不存在的。所以科學傢朱清時先生說:一切萬物本質是不存在的,一切萬物的關系是存在的。本質不存在,就是本性是空,所以佛教講無我性。沒有自我,這個道理有點深,大傢記住就好瞭。佛教講我們生命存在雖然有過去、現在、未來,有輪回,有因緣果報,但這些輪回、因緣果報都是從現象上看,你透過這個現象要看到它的本質都不是它自己。

就像身體隻是地、水、火、風,在你的業風鼓動下形成瞭,如果你的業風停止瞭,業盡情空瞭,你就解脫自在,你就不會被因緣果報、外在的一切有相所束縛,這是佛教的世界觀。認為世界沒有哪個人可以主宰,你任何一個動作對你的世界都會有巨大的影響,你作善、作惡都對你的世界有影響,你的起心動念對你的世界也同樣有影響。我們不要說:唉呀,我想想而已,跟別人沒關系。其實,你想想對你的世界就有關系。

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隻能看到自己的世界,我們看不見別人的世界,這句話很多人可能不一定理解。比如說師父在這裡講課,每個人聽的感覺都不一樣。同樣的師父、同樣的話,為什麼不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礎,自己原來的人生觀,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帶著有色的眼鏡,這個有色的眼鏡就是你的唯識,你的識別能力。

你根據自己的識別能力來認識這個世界,你所理解的那個世界,都經過自己的識別處理過的。所以同一個人,有人說他是好人,有人就說他是壞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唯識所變現的世界。你的起心動念、你的各種身、口、意三業都對你的世界直接造成影響,所以修行首先要修自己,改好自己,這是一個世界觀。

原標題:達照法師|佛教的世界觀

轉自微信公眾號:大千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