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心經》把“心”分為兩類

《心經》把“心”分為兩類

時間:2019-12-28 16:55:1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心經》把“心”分為兩類

本次法語學修重點

△在《心經》裡面,把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指凡夫心。

△凡夫心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感受得到的這顆心,它會產生各種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情緒,產生各種是非人我的對立。

△這顆心的生起是有條件的:一個人想要痛苦,是需要條件的;想要快樂,也要有條件。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痛苦,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快樂,所有的痛苦和快樂都有它的緣起、條件。

△這些緣起、條件構成的能夠感受痛苦和快樂的心,稱為世俗的凡夫心;從世俗的凡夫心當中跳出去,脫離種種痛苦,達到徹底解脫以後的心,就是第二類心,即解脫心或者叫做菩提心。

△學習這部經典,如果沒有佛法的修學基礎,在聽講的時候,即使對於每句話的字面意思都瞭解,但是對於它真正要闡述的義理可能隻是一知半解。

△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描述的是我們世俗的凡夫心,對此我們有切身體會,一聽就容易懂 ;而另外的部分主要講的是解脫的心,這種心我們從來沒有體驗過,所以那部分內容我們可能暫時無法理解。但對於善根深厚的人,可能聽著聽著,這顆清凈的真如心、解脫的心,會在自己的身心當中突然呈現出來。

△《心經》真正所要講述的就是我們的真心——清凈的真如心、解脫的心、菩提心,這也是此部經典的指歸,亦即宗旨,即是要激發我們內在的真心。

《心經》這部經典裡所講的“心”,包括瞭三個方面的涵義:

一、它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核心 ;

二、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

三、它是指我們的這顆心。

談到我們這顆心,就很復雜瞭。在《心經》裡面,把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指凡夫心。凡夫心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感受得到的這顆心,它會產生各種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情緒,產生各種是非人我的對立。但這顆心的生起是有條件的:一個人想要痛苦,是需要條件的;想要快樂,也要有條件。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痛苦,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快樂,所有的痛苦和快樂都有它的緣起、條件。這些緣起、條件構成的能夠感受痛苦和快樂的心,稱為世俗的凡夫心;從世俗的凡夫心當中跳出去,脫離種種痛苦,達到徹底解脫以後的心,就是第二類心,即解脫心或者叫做菩提心。《心經》即圍繞這兩種心展開闡述。

學習這部經典,如果沒有佛法的修學基礎,在聽講的時候,即使對於每句話的字面意思都瞭解,但是對於它真正要闡述的義理可能隻是一知半解。因為,其中有一部分內容描述的是我們世俗的凡夫心,對此我們有切身體會,一聽就容易懂 ;而另外的部分主要講的是解脫的心,這種心我們從來沒有體驗過,所以那部分內容我們可能暫時無法理解。但對於善根深厚的人,可能聽著聽著,這顆清凈的真如心、解脫的心,會在自己的身心當中突然呈現出來。

《心經》真正所要講述的就是我們的真心——清凈的真如心、解脫的心、菩提心,這也是此部經典的指歸,亦即宗旨,即是要激發我們內在的真心。

原標題:達照法師|在《心經》裡面,把心分為兩類。

轉自微信公眾號:大千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