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聖嚴法師:心理健康瞭,身體才會健康(內附視頻)

聖嚴法師:心理健康瞭,身體才會健康(內附視頻)

時間:2019-12-28 16:59:4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心理健康瞭,身體才會健康(視頻版)心理健康瞭,身體才會健康(文字版)

當我們觀察周遭的人時,常常可以發現,性情暴躁、容易為小事動怒的人,身體大多也有些毛病,例如肝功能不好、內分泌失調等等;而每逢心情頹喪、悲觀厭世時,正好也是精疲力竭的時候,身體所供給的能量不足以應付各種事務,因此,我們很容易把一個人的性情歸諸於身體的影響。身體的病痛的確有可能影響心理的健康,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心是身體的主人,如果心理脆弱不健全,一定會影響自己的健康狀況。所以,身體上的缺陷或病障,可以從調整心理狀態來改善。

首先,我們要接受人的身體本來就有病痛的事實;曾經有人問我,什麼人不生病?我回答他說:「不生病的人已經死瞭,而沒有病的人還沒出生。」因為死瞭的人不會生病,出生以前也沒有疾病可言,除瞭這兩種人以外,沒有人是不生病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則,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不斷經歷老化的過程,而且在遺傳因子裡,人人都帶著病因,也就是一出生就已經有病,並非等到年老才會生病。所以,無論是否感覺得到,實際上每個人的身體都有病痛。

像我從小就病懨懨的,但因為知道自己的身體羸弱,所以我會照顧自己,不暴飲暴食,也不過度勞累,因此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也正因為生病,讓我覺得自己的福報不夠、業障很重,所以才懂得慚愧;因此,生病對我來說,反而是因禍得福。反觀有些人雖然從不生病,但一生病就回天乏術,這是因為他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身上早就潛伏著病灶,不懂得好好愛惜身體,當醫生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

由此看來,能夠感覺到自己有病的人是很幸福的,但我們也不需要常常活在疾病的恐懼不安之中。例如,我有一位朋友老是抱怨說,自己這裡有病、那裡有病,要不然就說自己活不到下個月瞭,這樣的話語不論對他人或自己都是不好的暗示,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並不是正常的心態。因此,平常我們要抱持「生病乃人生之常態」的觀念來愛惜自己,當真正生病時,則要避免疾病對心理造成的不良影響;有些人發現自己生病後,就像泄瞭氣的氣球,以為自己沒有希望、就快要死瞭。其實,既然生瞭病就要治病,並且要將心情提振起來,能提早發現身體有病,就能夠多加愛護、保養、治療,至少你還不會馬上死,還有時間處理很多事。所以,發現自己生病瞭,不正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嗎?

再以佛教的觀點來看,我們過去世造瞭很多業,所以當病痛來襲,身體感到不舒服時,要認為這是藉由生病來還報、還債的;能夠還債表示你還有本錢,有本錢還債,才能「無債一身輕」,這是值得安慰的。另外,佛教也有一句名言:「比丘常帶三分病。」這說明瞭疾病是助道、得道的因緣,因此常常生病的人,就能帶病延年,反而能夠長壽。

以上這些觀念都能幫助我們正視疾病,如果善加運用這種心態來處理自己的問題,雖然身體不舒服,還是能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性情調整過來。如此一來,每天就都能保持開朗、愉快的心情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