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咒是什麼意思_怎樣持咒是最如法的
持咒是一種修行的方法,就是持續的念誦咒語。咒語持誦一百萬遍算是一種基礎,可以起到跟佛菩薩感應得到加持等感應,持咒時應該心念專一效果最佳,根據每個不同的咒語的不同按照他的要求去持誦效果最佳。可以護身調理身體,幫助別人等作用,持誦咒後要做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或者是法界眾生最好。咒語就是跟佛菩薩連接的一個密碼,心越虔誠效果越好。
如何持咒?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斷除妄想,去除思慮。持咒,要註意三點:無斷,無慮,無住。也即是,無間斷,無思慮,無留住。
1. 無間斷:念咒有四步:受—讀—誦—持。受:先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咒語,最好有一定的長度的,比如寶篋印,大悲咒,佛頂尊勝。讀:然後是讀,多讀,讀通順瞭,不拗口,有節奏,好聽。誦:之後是背誦,背誦熟練瞭,一氣呵成,沒有一字的間斷,沒有一字的錯誤。持:然後才是持咒。這三大咒語任挑一個,能一口氣背誦21遍,大概45分鐘。除瞭正常的換氣呼吸外,沒有一個字的間斷,沒有一個字的錯誤,才可以稱為持。
2. 無思慮:持咒的首要目的就是斷除思慮和妄想。所以無思慮,無疑慮。是持咒的方向。
妄念問題:人人都有妄念,妄念並不可怕,問題在於你對待他的態度,不要被卷進去,也不要妄圖去斷除他。對妄念,不理睬,直接持咒,不間斷。妄念自生必自滅,本是無常,何需斷除?佛傢,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讓你明白,本來沒有問題,又何須解決?有問題,就需要解決。而一個問題解決瞭, 另外一個又產生瞭。永無止盡,根本沒有解決問題。
氣息問題:有人持咒久瞭,氣息弱,氣短氣虛。這個問題的根源有二,一是有淫漏,精氣不足,氣息虛弱,不能持久。二是有思慮,氣息不暢。所以,一要戒淫,煉精化氣,使精氣充沛。二,要放下身心,瞭無牽掛,直接持咒,能快就快,突破意識,放下思慮。咒在意先,隨念隨觀。一放下思慮,氣息自然通暢。本來無問題,也無需解決。
咒在意先:常人都是先思想,後說話,說出心中的念頭。而持咒是反過來,突破思想,不用思想,直接持咒,能快就快。在思想未產生前,咒就先出來瞭。咒一出來,思想就破瞭。咒要熟練到,不用思想,脫口而出。要能突破思想,還未來得及思想,咒就念出來瞭。咒出來瞭,思想就放下瞭,唯有觀照。持咒要快,快的來不及思想。“咒在意先,隨念隨觀。”
3. 無留住:持咒有瞭境界,比如咒音的穿透力,力度,回音等等。就容易產生執著,執著於這些東西。於是就成瞭障礙。持咒,不應該留住於任何境界。
無住於境界:持咒久瞭,會有功夫,咒音有力度,穿透力,回音等等。你會喜歡這些感受,喜歡瞭,也就會去追求。追求氣息更強勁,更有攝受力。追求瞭,就停留在那個境界,於是境界成瞭障礙。所以,一定要放下對境界的追求,不斷持咒,能快就快,突破意識,瞭無牽掛。
無住於當下:持咒清凈瞭,會體驗到“念念當下”的感覺。字字音音,清澈明瞭。字字全力,音音全心,落地有聲,歸於當下。這個是很好的境界。但也會因為喜歡而去最求念念當下的感受。就會喜歡,會追求每個音都更加有力,都落在當下。而每個當下,皆是隨生隨滅,求之不得的。所以不可執著,不可留住。
隨滅隨生:每個咒音都是念念當下,都是每個當下。而每個當下都是隨生隨滅,皆是空性。而持咒,既要明白無常空性。也要明白妙有。所以,隨生隨滅的同時,也是隨滅隨生,運用自在。既隨生隨滅,沒有留住。又隨滅隨生,沒有間斷,生生不息,連綿不斷。既念念當下,又念念無住。
在傢持咒的人,要註意以下幾點:(1)聲音:真正持咒的人講究咒音,最好是以梵語的原音發音,而且每一個音節在印度都有它一定的意義和作用。但萬千法門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難免在讀音方面會有一些偏差,我們怎麼來看呢?在認真聽取上師傳教的基礎上,盡量與之相同,如果無心的多少出現瞭一些偏差,應知道一切修持法門,以心為主。
(2)時間:持咒不一定非要在打坐或拜佛的時候,任何時間都可以持咒,乘車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洗澡的時候、上廁所的時候、生氣的時候、遇到麻煩的時候、甚至是做夢的時候都可以,最好是把持咒變成一種習慣,隻要心有空閑的時候都可以,隻有這樣,你才能在做夢的時候記得持咒而不受驚嚇,才能在生氣的時候記得念咒而知道自控,才能在陷入困境的時候記得念咒而化解逆緣,而隻有在任何時候還記得持咒,才可能在生死關頭因此而得到解脫。持咒的時間根據不同的處境,一句兩句也行,一兩個鐘頭也行,不需要固定時間的。
(3)方法:持咒最好還是和打坐、手印結合起來,保持心情平靜,身體放松。可以輕聲念出聲來,也可以動嘴而不出聲,還可以在心裡默念,行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怎麼覺得適合自己放松就怎麼來。平實工作和生活的空暇時間,不方便打坐或持手印,就保持專心,心裡默念就行。
(4)觀想:要根據個人不同的修行境地來,大多數人如果讓他刻意觀想某個佛菩薩像,或者某個種子字等,不僅觀想不來,分瞭心神,還容易走偏,魔變成你想看到的佛菩薩像或者光點、殊勝境界等,讓你跟著他跑,時間一長就著瞭魔還不自知,以為上瞭什麼境界。因此可以不用觀想,心無牽掛,任其自然,任你什麼意境,是佛菩薩像也好,是仙境也好,來就來瞭,去就去瞭,不追求,不執著,不動心,耐得住寂寞和單調,隻是全心全意,反復不斷的念誦。 一字一字從心裡過。如果有時分瞭神,一邊念咒一邊想別的,這也很正常,隻需要保持一顆內觀的心,知道自己跑神瞭,趕緊回來專心持咒,久而久之,那個想跑神的念頭一出,你就能看到它,“想跑?沒門!”一把揪回來,老實呆著念咒。再久一點,你連想跑的心都沒有瞭,你都不知道為什麼要跑?跑哪裡去?是什麼跑瞭?
這時的你心地清明、鎮定,渾身的肌肉骨骼柔軟如棉,心裡不由自主的湧出一句又一句的咒音,像是自動化的流淌出來,不是我在念他,更好象是他在念我,人與咒完全融合在一起,咒音象波浪一樣,一波一波的從頭到腳的在體內來回震動,好象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因此在深深的顫動。咒音一圈一圈向外輻射,彷佛大地都跟著震動。種種美妙的滋味不是文字所能形容的,人完全沉浸在定的空樂之中,其樂是世間所有快樂均無法比擬的。南懷瑾先生曾描述到:“一波一波的光明隨著咒音的頻率,從我的身體裡面噴射出來。事實上,此時已聽不到咒音,而是感覺到咒音如白色的光明,隨著一個個咒音的流動,在身體內部流來流去,猶如一片光海,而這光明在不斷的擴展,延伸。倏的,從腳底一道弧形的光明直升上天頂,頓時,四周大放光明,猶如白晝一般。我與光明融會一體,光即是我,我即是光,光我不二,而咒音忽而在內,忽而在外,搞不清內外與左右。呵!這才是咒音的最深的密意:咒即是光,光即是咒,光咒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