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靜波法師:佛教對生活的看法

靜波法師:佛教對生活的看法

時間:2019-12-30 17:00:0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佛教對生活的看法

我們今天探討一個題目,叫:佛教對生活的看法。所謂生活就是一種責任,當然它是一種因緣,因緣就是一種責任。你有你的責任,我有我的責任;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不同的因緣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責任,我們每一個佛教徒來講,要擔當責任。現在我們發現瞭一個奇怪的現象,逃避責任,逃避現實,這不正常。

前幾天,有一個居士在傢裡鬧瞭矛盾,跑到這兒來,說:“師父,你把我剃瞭吧。”我說:“剃瞭幹什麼呢?”“哎呀,剃瞭就不煩惱瞭。”我說:“剃瞭一點都不涼快,你到外邊試試去。”如果你的心裡不能解決問題,你外表上剃瞭有什麼用呢?沒有用。如果外表上剃瞭,沒有解決心理的問題,那我說,這也不是真和尚。當然,修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至少我要去發心,我要去面對。面對什麼?面對生活、面對因緣、面對責任,我們回避不瞭這些問題。

在傢的佛教徒有社會責任、有傢庭責任、有信仰責任。出傢的佛教徒,也有社會責任,你要守法嘛,遵守規則嘛,當然你也有信仰責任,那麼你的信仰責任甚至比在傢的佛教徒還要重,還要艱巨。你如果不負責任,那多尷尬的一件事,廟建得越漂亮,不越麻煩嗎?

我們現在不承認說廟少或者廟多,關鍵的問題是廟在幹什麼?這似乎應當引起我們廣泛的註意。所以我們回避不瞭這個責任、這個因緣、這個生活,我們既然回避瞭,就等於失去瞭成長和鍛煉的機遇和下手處。你要回避瞭,你就等於沒有機會瞭。

你比如說,一個佛教徒在傢裡不負責任,天天跑到廟裡。當然,除非他的傢裡能夠放得下,那傢裡人就會對他有意見,甚至會仇視他,不僅僅對他有意見,不僅僅對他仇視,甚至對我們這個寺院、對我們的佛教信仰也會仇視,也會有意見。

這個問題可能你沒有註意到,因為你隻考慮你自己,所以很多佛教徒是自私的,自私怎麼能學佛呢?自私是不能學佛的,自私也不能證明你有信仰。你要考慮別人如何看我,你要考慮別人如何通過我來認識、理解、受益佛教。如果你從未考慮,那麼你恐怕是對佛教造成瞭一種污染或者障礙,你有責任。甚至因為你,別人的誤解、別人的錯覺,甚至別人走錯瞭路,都跟你有關系,難道你能回避嗎?肯定回避不瞭。

原標題:每個人都有責任,難道你能回避嗎?——哈爾濱極樂寺靜波法師開示節選

轉自微信公眾號:點一盞明燈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