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太姥山白茶的由來_福鼎白茶的傳說故事
相傳古時候,福建太姥(mu)山有位白姓女子,為避戰爭躲在山中,為人樂善好施。有一年,附近村莊惡疾流行,無數患兒因無藥救治天折。一日夜裡,白姑娘夢見南極仙翁,仙翁告知:鴻雪洞頂有一株2米高小樹叫“茶”,是當年給王母娘娘禦花園運送茶種時不小心掉下的一粒茶種發芽長成,“茶”的葉子曬幹後泡開水是治病良藥。
白姑娘醒來後,趁月色攀。上鴻雪洞頂,迫不及待地采下綠葉,回來後按照仙翁教會的法子曬幹後送到村民的手裡。過瞭半個月時間,神奇的茶葉終於戰勝瞭病魔。從此,白姑娘精心培育這株仙茶,並教太姥山鄉親們一起種白茶、采白茶、制白茶。很快,整個太姥山區就變成瞭茶鄉。這就是經過福鼎茶農們口口相傳至今的福鼎白茶的傳說。
福鼎白茶的由來之太姥娘娘說相傳在上古時期,太姥山地區麻疹病流行,一位叫做藍姑的婦人在太姥山中找到一種植物的葉子,醫好瞭孩子們的麻疹病,這位婦人去世後羽化成仙,人們尊她為太姥娘娘,為瞭感恩於她,人們為她塑像建廟,虔誠供奉,時至今日,香火延綿不斷。太姥娘娘用來治病的樹葉,據《太姥山志·物產篇》記載,就是生長在太姥山中的野生茶樹葉。自從太姥娘娘采茶制藥以後,當地的人們認識到這種茶葉的寶貴價值。在後來的千百年間,逐漸形成瞭一套獨特的茶葉加工方法,也逐漸養成瞭飲用習慣。
福鼎白茶的由來之陳煥說相傳堯時,一山姑在才山種藍為業,鄉民們皆稱“藍姑”。藍姑一生種茶制藥,救死扶傷,深得人心。堯帝亦感其聖德,遂將才山賜名“太母山”。時至漢武帝年間,太母山被封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定名“太姥山”,敕封已羽化成仙的藍姑為“太姥娘娘”。另據《寧德茶葉志》和《福鼎縣志》記載:迨清道光年間柏柳竹欄頭村有一佈衣陳煥在太姥山持齋期間,得到太姥娘娘顯身夢示,並夢授種茶之術。次日,陳煥果然發現一叢白茶樹,精心培植,生機盎然。而後,陳煥采摘“福鼎大白茶”精心制成各種白茶珍品,聞名九州,成為中國白茶主要發源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