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覺法師:如何克服嫉妒心?
生活中,有些人在與周邊的人比較時,發現自己擁有的物質、財富、容顏、技能、地位不如他人,內心就會自然生起羨慕的心理,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這本可以讓人樹立更高的目標,並為之奮鬥以實現。但是,你如果在生活中將這種心理不斷放大,它就會變成嫉妒心理,會在內心對他人所擁有超過自己的東西生起負面情緒,形成嗔恨及憂愁。深入分析,你會發現嫉妒其實是源於對當下自我的否定及不自信,如果長時間無法放下及看透及對治,則可能會形成性格的一部分,甚至導致出現心理障礙。
唐代玄奘大師在《成唯識論》中說:“雲何為嫉?殉自名利,不耐他榮,妒忌為性。能障不嫉,憂戚為業。”大意是說嫉妒心的人,聽到或見到他人擁有比自己更高的地位、技能,或更多的財富等優越條件時,深懷憂愁不安之心。它其實是眾生六大煩惱之一嗔恚心的體現。所以,一旦發現內心生起強大嫉妒心時,就應該認識到它是一種煩惱心理,需要在生活及修學中不斷放下及對治,才不至於影響個人的修學及生活。那麼,如何才能克服嫉妒心呢?
首先,要對當下的自我進行正確的認知與肯定。
每個眾生都是帶著過去無始形成的業力來到這個世間,從一出生開始每個眾生除瞭擁有每天的時間相同,其它皆不同,有著六道不同的生命形式,有著不同的傢庭環境、社會環境,成長及學習環境,每個人的智能、容貌、領悟力也皆有差別,而且越往後可能差別更大。這時因為過去的業習力量暫時是無法改變的。因此,應接受當下自我及所擁有的一切,這樣才不至於完全否定自我及失去信心。
其次,要善於對自我長處的肯定。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就像人的手指頭皆有長短,也皆各有其大用。人也如此,可能你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但在另一些方面也有著自己的特點或特長,要善於在自己擁有的特點上進行適當的肯定,千萬不要以自己的弱點去比別人的長處,或不斷放大自己的弱點甚而全面否定自己。隻有認識到自己也是一個獨立且有著特長或特點的人,才不至於在生活中一味地陷入對他人的嫉妒之中。
其三,要學習化嫉妒為動力。
既然別人比自己更優秀,那自己就應學習把嫉妒心轉化為努力和改變的動力,不斷學習提升與超越自我,不與他人比較,而是多與過去的自己進行比較,每當你前進一步就會收獲對自己更多的肯定與自信。
最後,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培養自己內心的慈悲。
因為,慈悲是對他人的寬容、理解與無始的愛護。慈悲心中無嗔,故不會產生敵人,也不會因為他人比自己優秀就心生嫉妒,反而會因為慈悲而對他人的進步與優秀隨喜贊嘆。如古德雲:面上無嗔是供養,口裡無嗔吐妙香,心裡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清凈佛性)。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法海甘露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