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靜波法師:學習佛法的過程,應當循序漸進不斷增上

靜波法師:學習佛法的過程,應當循序漸進不斷增上

時間:2020-01-06 16:56:0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學習佛法的過程,應當循序漸進不斷增上

輾轉獲勝

【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學習佛法的過程,應當循序漸進,不斷增上。

所謂“輾轉獲勝”:就是不斷不斷地鍛煉、訓練;也就是使自己學習佛法的解脫,不斷不斷地增上,使我們的道心、菩提心更加殊勝圓滿。

我們經常說的:“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善知識難遇”,追本溯源,原來都在這裡!佛經已然告訴瞭我們答案;所以,我們今天要好好地研究、珍惜、受益:如何去領會?如何去受用?利用好我們現在擁有的因緣。

所謂“佛言”:佛陀對我們這些有緣的眾生,又開始瞭諄諄的教誨。

所謂“人離惡道,得為人難:人如果能離開惡道,就是我們不再成為地獄、餓鬼、畜生道的眾生的因緣,從而生而為人。這是一件非常艱難不易的事情;佛經有比喻,如同大海中的盲龜遇浮木一樣難。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在茫茫大海中有一隻盲龜,百年一次出頭;茫茫的海面上有一根浮木,浮木上有一個孔,這個孔的大小恰恰同烏龜的頭的大小相差無幾,而人身的得到就如同這隻烏龜的頭鉆進這個孔一樣,得來不易,無比艱難,務必珍惜。

這其中做人的概率實在太小瞭!可見,我們都是幸運者!據說母親在有我們時,多少億的精子裡我們就是一個幸存者,就等於是戰勝者,所以我們就擁有瞭人身,一個最好的學佛的因緣。這絕對是應該值得欣慰的。我們由此能夠離開惡道,不成為地獄、餓鬼、畜生道的眾生,轉生為人才能學佛,所以請大傢務必珍惜;千萬不要認為容易:莫把容易得,當作等閑看!這人生又哪裡有容易的事呢?這是我們做人的因緣!因為我們的因緣就是這樣的,若不珍惜,往往浪費!畢竟無常變幻。如果現在不珍惜,那麼我們就會失去;失去會怎麼樣?悔之晚矣。

所謂“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如果我們有幸生而為人瞭,但人生中的“去女即男難”;就是得男身難,也就是女身轉男身又實在太難瞭。佛法不是重男輕女,請不要誤解。佛經說女身業力相對比較重,不是輕視女性,因為佛法中講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現實中的人性定位,女性煩惱相對較重;雖然有女中的丈夫,但是不是很多。因為女性煩惱、痛苦、欲望相對來講比較重一些,隻是相對而言,所以她怎麼樣?需要更多的努力。這裡邊說“去女即男難”,如果我們要轉女身為男身,就是特別艱難。

所謂“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假使我們得到男身瞭,但是能夠六根很全,又是確實很難。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很正常,這是非常艱難的。

曾經看到一個關於殘疾人的資料,大傢知道中國有多少殘疾人嗎?你可能不知道,我當時看瞭大吃一驚:有六千多萬!很難想象。這樣群體的人口數量,比幾個小國傢人口總數還要多。大傢想想看,而我們自己卻很健康,這不是很幸運嗎?確實值得慶幸。

記得印度詩人泰格爾寫過這樣的詩:“沒有鞋,我煩惱”;說自己沒有鞋,傢裡窮,自己煩惱;“直到看見瞭別人沒有腳”;雖然沒有鞋我煩惱,但是當我看到別人連腳都沒有的時候,我們自己應當偷著樂!連腳都沒有的人,哪裡還會妄想穿鞋呢?而我們現在有腳,將來自己努力還可以穿上鞋嘛!如果沒有腳瞭,連穿鞋的可能性都沒有瞭!所以說:人生要知足!“六根完具難”,不容易。

所謂“六根既具”:有人說我六根都很幸運地擁有瞭,還會怎麼樣?

所謂“生中國難”:有人會說:“我這裡已經就是中國瞭,我就在中國啊?”我們這個“中國”和那個“中國”不一樣!這個“生中國難”是指生在能夠聽聞佛陀正法的地方是最難的!是啊,有人寧可聽邪知邪見的歪門邪道,他也不願意聽聞佛陀的正法;一些佛教徒打著佛教晃子的附佛外道,什麼都信瞭,就是不信佛教!這是事實,所以說“生中國難”。

我們能夠生在一個有佛法的地方很幸運,我說的是真話!這是佛陀告訴我們的勸戒!可不是打妄語,所以要知足,要欣慰,要報恩。我們能夠共同來研究《四十二章經》,這本身就是因緣殊勝,夙世因緣感召,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所謂“既生中國,值佛世難”:這是一個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難!我們雖然生在有佛法的地方瞭,但是遇到佛陀在世又是非常難。不是這樣嗎?現在佛陀涅槃瞭,我們遇不到,法身佛又感受不到,所以是難。可話又說回來,佛陀的應化身雖然已經沒有瞭,但如果我們能夠依教奉行,同佛陀的法身相應,那麼我們將不再覺得是遺憾。現在我們遇不到佛陀,隻是就世俗諦上而言,完全是建構在佛陀的應化身的角度,遇不到佛陀確實遺憾;但是還可以看到佛經啊!這應該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所謂“既值佛世,遇道者難”:即使我們遇到佛陀在世瞭,而遇到一個有修行、可以給我們指點的善知識也是太難瞭。事實就是如此,比如說我們找一個人問路:“請問:我到東方琉璃世界怎麼走啊?”別人告訴你:“你這麼走吧,你那邊走吧……”然後我們就走下去,一心一意地去東方琉璃世界,而最後弄來弄去,跑到地獄裡去瞭。你會委屈地說:“我沒有要到這裡來?”對不起,路走錯瞭,你得認賬!不認賬行嗎?這就是“遇道者難”,能夠遇到給我們正確指導修行的人,實在太難瞭。

所謂“既得遇道,興信心難”:雖然有善知識告訴我們瞭:“你就這樣修行吧,你就往前走吧,那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有信心嗎?信心往往建立不起來,所以這裡要說“興信心難”。告訴我們佛法就是方向,就是必須建立信心學佛,而不是學人;太好瞭!但是我們的信心又不夠堅定,依人不依法!所以也就迷迷糊糊地瞎混瞭,當面錯過,沒有建立信心!如同善知識用手指月,相應的人應當循指望月,而自以為是的人,卻是以指為月。

雖然很多人經常來寺院裡,但是並不一定對佛教有信心,甚至於誤解;因為到瞭寺院裡之後,瞪著業障眼,看張三、李四就覺得:這傢夥是裝的,那傢夥是假的,那傢夥是騙子;看誰都不正常,最後就告訴別人:“不要相信他們,都是騙子。”

其實騙子就是他自己,你說是不是?他的意思就是:“你們不要相信他們,你們要相信我。”你到底是誰呢?自贊功徳的人,本身就是佛陀所說的五種邪命之一,至少要獨身、住合法寺院、穿僧裝、吃素、認定、備案。相比之下,真假立判!隻是很多人,因為不懂和貪心,乃至於投機取巧、團夥作案,所以被騙和騙人……可見:信需要對稱!瞭解佛教常識,無論信仰與不信仰,都是必要的。

所謂“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比如有人說:“哎呀,佛法真好,我就覺得這個好,沒想到佛法這麼好……”但是我們如果讓他真學佛、發菩提心,他就不會接受!可見:願意徹底醒來的人,即成佛難,利益眾生的發菩提心難。

舍利弗尊者曾經就是不發菩提心,為什麼學小乘的原因?他是小乘聖人,人傢向他化緣,說:“法師,跟你化緣?”舍利弗說:“化緣什麼?”那個人說:“眼睛。”舍利弗說:“為什麼?”那個人說:“我的母親病瞭,需要修道人的眼睛做藥。”舍利弗說:“那好吧。”於是舍利弗就把右眼睛摳下來給他瞭。對方說:“不對啊!我要的是左眼不是右眼,你給錯瞭。”舍利弗一想,給之前也沒問問,怪自己,於是就說:“行瞭,既然是這樣,我把這個左眼摳出來也給你吧。”然後舍利弗把左眼摳出來送他瞭,對方拿過來聞瞭聞,說:“臭瞭!”於是就把它扔地上瞭,用腳啪地一踩,踩出聲來。“這是臭的,不能用瞭!”舍利弗傷心啊,從此不再發菩提心:“我就做自瞭漢好瞭。”相比之下,我們中很多人,自瞭漢也是未必的。

面對這樣的情景,我們一般人還能夠堅定不移地繼續探索無上正等正覺嗎?肯定也不會。因為發菩提心,必須在利他中完成自利!隻有這樣才能稱為發菩提心。所有的受菩薩戒的人,在受戒時都會被問三遍:“汝發菩提心否?”受戒人一律回答三遍:“已發菩提心!”我們真正發瞭嗎?發菩提心,我們就必須:在利他中完成自利。如果沒有在利他中完成自利,我們就不是發菩提心的人!不是大乘佛教徒!不要以為菩薩戒好受啊!但是我們也不要認為艱難,說:“我就是自私,我就是不發菩提心”;那我們就更沒有機會解脫成佛瞭。為什麼要自私?學佛就是要化解自私、我執。所以說,發菩提心對於一般人而言,太難太難瞭。

所謂“既發菩提心”:雖然我也願意追求這個無上正等正覺,但是會怎麼樣呢?

所謂“無修無證難”:讓你與無所得相應就更難瞭!雖然發菩提心我們還可能發,但是無修無證才是佛法的真正圓滿的歸宿。我們前邊不是已經說過瞭嗎?我們供養千億三世諸佛,都不如供養一個無修無證的人,為什麼?原因就在這裡:“無修無證難”的無所得,實在太難瞭。《大智度論》中說:“除諸法實相,其餘一切法,盡名為魔。”除諸法實相,一切皆為魔,這是佛說的!告訴大傢,不是我發明的。諸法實相是什麼?就是無所得,就是無修無證,就是我們心裡應無不住!不住在任何一法上,是真正的大自在!相比之下的學佛現象,實在是盲人摸象,隻是一相情願的自以為是,並且自誤誤人!除瞭不懂裝懂,一定還有渾水摸魚。

《大般若經》說:菩薩從初發心,即學無所得,待到成佛,依然是個無所得。由此告訴大傢:學佛就是無所得,而因此無所不得!吉藏大師說:若有所得,則有所不得;若無所得,則無所不得。可以這樣講,絕對的真理!所以佛陀最後才說“無修無證難”。

我們有“無修無證”這種感悟嗎?有這種體驗嗎?我們如果有這種感悟和體驗,那麼就是成佛瞭!雖然太難瞭!我們往往都著相,都覺得有個下手處,都必須尋找一個西方,甚至拜佛的時候都要沖著西方。如此會說自己無修無證嗎?如果說他無修無證,他必然會茫然:“那我啥都不做瞭嗎?”你錯瞭,我們該做還得做,還得去修,還得去證,還得去幫助別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是我們的心裡不執著幫助別人,不執著說“我要上西方”,不執著不做惡和做善等差別……”此時正是:自凈其意。所以這個境界是不一樣的。所以:難瞭才叫無上的正等正覺,才叫難信之法;否則的話,人們都會成佛瞭。

成佛的少如牛角,修道的多如牛毛!少才是精華,受三皈、五戒的人很多,受菩薩戒的人就很少……所以說:大浪淘沙,越少越是精華!學佛不應與一般人計較:如大鵬與麻雀比飛翔;我們的心裡:志當存高遠,如:假使熱鐵輪,於汝頂上懸;終不為此苦,退失菩提心!受瞭菩薩戒的人,你可曾記得?

這是第三十六章輾轉獲勝,就是不斷不斷地殊勝,不斷不斷地提升,應該是這樣的。

原標題:我們都是幸運者——哈爾濱極樂寺靜波法師開示節選

轉自微信公眾號:點一盞明燈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