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好好善用「臭皮囊」(內附視頻)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種觀想的方法,稱為‘四念處’,分別是‘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與‘觀法無我’。這些基本的觀想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脫離自我的執著、沖破自我的限制,因此是佛教眾多修行方法中最基本的。
所謂‘觀身不凈’,如果要深入解釋,那是非常專門、深奧的;如果從比較通俗的觀點來說,觀身不凈就是觀想自己的身體不清凈。一般我們都會認為自己的身體是可愛、幹凈,是很重要的,但是佛教卻稱我們的身體為‘臭皮囊’,認為身體是由不清凈的東西組成的。身體的不清凈,可以從幾方面來分析:第一、父母因發生兩性關系而有孕,從佛教修行的觀點來看,淫欲心是不清凈的,所以我們的血肉之軀在受胎時就已經不清凈瞭;第二、母親懷胎時,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和內臟在一起,由母親的血液輸送營養,而人體器官本身並不是很清凈的物質;第三、胎兒一出生以後,身體就不幹凈,一定要洗一洗,臍帶本身也是不清凈的,所以也要剪掉;第四、成長過程中,即使所有的飲食都是美好的,到最後形成的排泄物,卻都是臭的、不清凈的,除瞭屎尿之外,如果幾天不洗澡、不漱口、不洗臉,身體很快就會發臭,眼睛、耳朵、鼻孔裡,也會不斷產生污垢等分泌物。
經過這樣仔細的觀察,可以肯定自己的身體並不是那麼清凈、不是那麼可愛,也會知道對身體的各種執著,根本是不必要的。可是如果一直用‘觀身不凈’的觀念和方法,也可能帶來負面的消極作用,因為深刻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是這麼差勁、不幹凈;久而久之就會厭惡自己的身體,最後甚至會活不下去,而導致自殺的結果。
釋迦牟尼佛時代,曾經有一批修行人,就是因為聽說瞭觀身不凈的法門,於是努力用方法觀想,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發現自己的身體真的是不清凈、很討厭,到最後,越觀想越覺得身體是可怕的,無奈的是,人活著又不可能離開自己的身體,所以幹脆走上自殺一途,這就是這個方法負面的效果。正確的佛法觀點是雖然認為身體是虛假的、不清凈的,但還是要藉著它來好好生活,來行善修福、培養慈悲心、開發智慧,如果沒有瞭這個身體,這些成長與進步根本就沒有憑借。
所以,雖然我們知道身體是不清凈的,隻要不過度保護身體、顧影自憐,或是花太多時間去裝扮自己就可以瞭。此外,還要好好愛護這個身體,維持健康,這樣才能好好運用自己的身體,讓它發揮最大功用。因此,‘觀身不凈’並不是一個可怕的觀念,相反地,如果能發揮它正面積極的作用,不但能讓我們不過於執著身體,不把身體看得太重要,還能勇於運用它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