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紅茶是什麼茶_日月潭紅茶的制作工藝
日月潭紅茶是臺灣十大名茶之一,屬於全發酵紅茶,產於臺灣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這裡也是臺灣紅茶的故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山川與田園之美,是吃一碗茶的入喉甘甜,遠看南投內山,山巒與谷地錯綜交織,先民到此墾拓已有超過兩百年的歷史,魚池、埔裡等農業鄉鎮,也成為富庶臺灣的縮影。
魚池鄉日月潭所產出的紅茶是屬於大葉種,在全世界評比紅茶裡面是屬於頂級的紅茶,為瞭保持紅茶的品質,這裡每年的九月跟十月會讓茶農們采摘最高品質的紅茶出來,然後舉辦一個日月潭紅茶季的比賽,這個比賽除瞭鼓勵茶農種植更好的紅茶之外,也是為瞭挑選出每年度特等獎的紅茶,在日月潭種植出的六七百公頃中間,每年隻能夠挑出7.4公斤,因此,魚池鄉日月潭的紅茶也是世界頂級的紅茶。其中以阿薩姆、臺灣紅玉(臺茶18號)、臺灣紅韻(臺茶21號)和藏芽(原生種生茶)最為有名。
阿薩姆盛產頂級阿薩姆紅茶的茶園,就位於魚池鄉貓囒山,與明潭清波深情相望,透過浮雲互訴情衷。民國日治時代,臺灣采用桃園地區種植的小葉種來制作紅茶,但品質成效不好,直到1920年代從印度引進阿薩姆茶種,選在緯度12度的日月潭漁池鄉一帶孕育,並設立“魚池鄉紅茶試驗支所”,從此開展紅茶產業;阿薩姆茶色紅艷,氣味香醇,讓日月潭紅茶享譽國際,也為魚池和埔裡的農業帶來瞭春天。其還曾在倫敦拍賣會中名列頂級,也是日本天皇的禦用貢品;民國四十年至六十年間,日月潭紅茶更是臺灣農產品的外銷主力。
紅玉(臺茶18號)臺灣紅玉,亦稱“初蕊”,其茶葉改良場以臺灣野生山茶與緬甸大葉種(burma)育種,歷經五十餘年育種試驗所選育而成,是適合制作紅茶的優良品種;紅玉茶湯水色金紅鮮明,滋味濃醇鮮爽,香氣中帶有淡淡的薄荷香與肉桂香。
紅韻(臺茶21號)臺灣紅韻由茶葉改良場以祁門茶種與印度大葉種(kyan)育種而來的,2008年正式命名為“臺茶21號”,又稱“紅韻”,茶湯金紅明亮,香氣既纖細精致又洋溢著柚花蜜香、熟果香,口感醇美,令人齒頰留香,綿綿不絕。
藏芽(原生種生茶)臺灣山茶是生長於臺灣水沙連(今時日月潭地區)的原生種茶樹,在終年雲霧繚繞的山林野處中生長,千百年來靠自己的力量紮根、抽芽、茁壯,在大自然的定律下汰弱留強,每片茶葉都飽含大地的能量。茶湯金黃帶紅,散發林野芬芳氣息及帶有淡淡的清香,如花香般柔美氣息,滋味甘醇溫厚,喉韻甜潤,但因產量稀少,自是紅茶中之上品。
民國六十六年南投縣政府正式宣佈,將埔裡、水裡、魚池等地區的紅茶統一命名為“日月潭紅茶”。一款好茶的產生不僅要靠優越的環境,還要靠後期的精制,日月潭紅茶采用傳統的制作工藝,步驟分別是采摘-萎調-揉捻-解塊-發酵-幹燥。
采摘:手采長期浸潤在雲霧繚繞中、一心二葉之茶青。
萎調:將飽含日月精華的茶青均勻散開,使其水分適當的蒸發於空氣中。
揉捻:此時茶香隨著熱氣彌漫在空氣中,手的觸感精確的掌握揉捻的時間。
解塊:茶青透過揉捻後起瞭化學變化,條索緊實互相糾結,必須解塊使茶葉降溫解熱。
發酵:置於濕潤的空氣中靜待發酵,當葉片漸變紅,果香味四處遊離,既是茶葉本身已完成內質的轉化。
幹燥:高溫幹燥,固定其外型,保持茶葉品質,留下每一批被存封的味道。
近年來世界性紅茶生產過剩,加上人們飲茶風氣的轉變,日月潭紅茶的種植也逐漸減少,南投縣魚池鄉作為孕育日月潭紅茶的搖籃,曾沒落一時而被滿山檳榔取代,但日月潭紅茶在茶市場上還是擁有一定的忠實愛好者,仍然是臺灣珍貴的名茶,再加上當地居民的信念,相信臺灣紅茶傳奇一定可以再度復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