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紅茶是什麼茶_英德紅茶的功效與作用
英德紅茶,中國紅茶界的後起之秀,創制於1959年,產於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簡稱英紅。因其濃厚、鮮爽的特點,與赫赫有名的祁紅、滇紅並稱為中國三大紅茶。英德紅茶外形緊結重實,色澤烏潤,湯色紅艷明亮,香氣濃鬱純正,葉底柔軟紅亮,口感醇香順滑。1963年英國女王在盛大宴會上用英德紅茶FOP招待貴賓。2006年英德紅茶被列入中國國傢地理標志產品。
英德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地處三角連接內地的交通咽喉地帶,一方面緊鄰湖南、江西,一方面與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相隔不遠。有著洞邃水豐的自然環境,山川秀美,生態宜人,素有“嶺南古邑、粵北明珠”之稱。這裡既享受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饋贈,又孕育出得天獨厚的野生茶樹資源,傳承千年的英德茶便盛產在此地。
英德境內的丘陵地區多為喀斯特地貌,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屬於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既無嚴寒亦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1度,年降雨量超過1900毫米,年日照時數超過1600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80%,土壤為黃壤土、紅壤土,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土壤肥沃,ph值在4.5到5.5之間,而且境內三江環繞(北江、連江、滃江),形成瞭英德獨特的氣候條件,所以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
英德種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年多前的唐朝,據唐代茶聖陸羽所著《茶經·八之出》載:嶺南生福州、象州、泉州、韶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當時的韶州就包括瞭英德、曲江等,可見英德植茶和產茶歷史悠久。近代,英德被稱為中國的紅綠茶之鄉,而令英德聞名於世的卻是紅茶。
19世紀中期之前,中國茶葉風靡世界,英德茶葉也盛極一時,鴉片戰爭之後,印度和斯裡蘭卡茶葉崛起,中國茶逐步萎縮,國力衰敗,戰事連連。到20世紀初,英德地區茶園荒蕪,茶葉凋零,茶葉貿易幾乎銷聲匿跡。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廣東省農業廳從雲南調入茶籽(雲南大葉種),在國營廣東省英德新生聯合企業公司試種,3年後試種成功,從此誕生的英紅茶與祁紅、滇紅等一起位列中國五大名紅茶。首批英德紅茶於1959年出口海外。
英德紅茶的品種最早引自雲南風慶群體種,從1961年開始,英德人對引進的雲南大葉種樹進行單株選擇,經過30多年的系統選育區示范利用,育成瞭早芽豐產,優質高效益,適應性廣的無性大葉茶樹良種“英紅九號”。金毫滿披,色澤潤亮的“英紅九號”是英德紅茶中最為優異的品種,又被稱為“金毫茶”,金毫茶毫尖鋒銳,色澤鮮活油潤,湯色金黃艷亮,花香持久濃鬱,滋味濃厚鮮爽甘甜,其茸毛越密品質越高,在國際上享有“東方金美人”的贊譽。
英德紅茶的主要成分有多酚類,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黃酮、黃酮苷以及茶多糖等。其中茶黃素與茶紅素的含量比較高,特別是茶多糖的成分含量特別高,比國內的祁門紅茶高1.4倍,比雲南紅茶高1.3倍。這是因為英德紅茶選用的是雲南大葉種,大葉種組織細胞更多,內含物質也就更多。
喝英德紅茶能使手腳血管循環改善,茶黃素和茶紅素是紅茶“溫暖身體”的靈魂。近些年的一些機制研究發現,茶黃素能夠提高no合成酶的活性,進而促進no的產生,並能抑制血管內皮細胞鈣離子的內流,從而改善血管舒張能力。
英紅九號紅茶具有抑制體重增長的功效,60公斤的成人每天喝7到8克能有很好的抑制體重的功效,喝茶30克左右具有顯著的抑制食欲的功效,而且沒有肝毒性的,能夠很好的抑制脂質的吸收。據分子實驗結果顯示,英紅九號紅茶是通過調控LKB1 AMPK ACC FAS信號通路而發揮抑制體重功效的。
英德紅茶中富含的茶黃素能夠抑制血管緊張素酶的活性,進而起到降血壓的作用。英德紅茶具有調節尿酸代謝的功效,紅茶中的兒茶素和茶色素具有協同作用,在體內它們抑制肝臟中負責尿酸合成的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進而使體內嘌呤物質轉化為尿酸的速度變慢,尿酸生成量減少,從而起到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
英德紅茶雖然距今隻有61年歷史,但卻有著兩次輝煌,第一次是紅碎茶,第二次是紅條茶(條形紅茶),主要是英紅九號。
英德紅碎茶分為葉茶、碎茶、片茶、末茶四類12個花色規格。紅碎茶的品質特征是外形緊結重實、色澤烏韻、花香持久、滋味鮮爽濃厚、湯色紅艷明亮、葉底柔軟紅亮、金圈明顯。芽葉內含物豐富,平均含茶多酚30.91%、兒茶素每克152.13毫克、咖啡堿4.12%、氨基酸2.16%、茶黃素0.8—1.2%、茶紅素8—12%、水浸出物41.25%。英德紅茶達到國際紅茶質量水平。
英德茶產業在第一次輝煌當中也獲得不少榮譽,比如說在國際上它獲得過巴黎的金桂獎,國際上的紅碎茶的金獎,國內的審評當中獲得碎茶類的第一名。獲得全國的省部級以上的獎有38個。英德紅茶的第一次歷史輝煌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首先它是在茶樹品種的良種化,當時除瞭采用雲南大葉群體種之外,科技工作者們還選育出瞭英紅一號、英紅九號、鳳凰水仙,以這四個品種為主,搭配研制紅碎茶,這四個品種基本上是大葉種,萌芽早,經過科學拼配之後,做出瞭英德紅茶獨有的濃、強、鮮的品質特征。
第二個是離不開栽培技術的科學化,根據羅薄揉教授提出的一系列栽培技術,比如說60年代的分段修剪法,70年代的水平修剪法,根據這系列的栽培技術,當然也包括開墾前的疏化土壤,茶園裡面種植遮蔭樹,這一系列的栽培措施發揮瞭大葉種的特點。第三就是加工機械化與技術攻關。比如說第一條萎凋槽,第一臺洛托凡式轉子操切機,這一系列的設備研制也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到瞭80年代,英德紅茶制茶工藝一舉成熟,實現瞭全程的機械化。生產的紅碎茶銷往瞭世界60多個國傢和地區,到瞭80年代中後期,英德紅碎茶是受到印度、印尼、越南等地的低價紅茶競爭。英德紅茶出口的優勢慢慢就沒有瞭,再加上國傢的外貿體質改革,英德紅碎茶基本上就慢慢衰落,英德的很多茶園也廢掉,改種其他像柑橘類的經濟作物。
為瞭重振英德茶產業的輝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品種到配套栽培技術加工技術,新產品研制,加工設備的研發,以及標準的制定方面,提供瞭全方位的全產業鏈的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是英紅九號茶樹品種選育者,系列產品的首創者,核心技術原創者,公共品牌創建者,為英德紅茶第二次輝煌提供瞭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比如說茶葉面積從不到2萬畝發展到2019年的13萬畝,而且80%以上種植的茶樹品種是英紅九號,1989年創制瞭全國第一個大葉類的紅茶,高檔名茶金毫茶,金毛毫茶。
2018年英紅九號功效成分活性研究以及新產品研發獲得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為英德紅茶的產業發展提供瞭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比如它的健康功效,茶與健康研究室的孫世立王任博士做瞭一個非常詳盡的研究,概括為它有抗前列腺癌。抗氧化、抗炎、降血糖、降血脂、減肥、解毒等。為英紅九號作為議和健康的茶產品推向市場提供瞭強有力的科技支撐。2018年英德紅茶產業園被列為廣東省第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英德紅茶是廣東省在全國的茶葉優秀區域公共品牌的兩個之一。
英德紅茶憑著色澤烏潤、條索緊直、香氣高銳、茶湯紅亮、滋味濃醇、甘美怡神等鮮明的特點馳譽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