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是什麼茶_太平猴魁哪裡產的_太平猴魁的由來傳說
太平猴魁屬於綠茶,尖茶中的極品,於1900年在徽州太平縣創制成名。主產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新明鄉猴坑、猴崗、顏傢一帶,其中以正宗原產地猴坑高山茶園所采制的品質最優。
太平猴魁成品茶的外形扁平挺直,葉片碩大,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入杯沖泡後能看見芽葉徐徐的舒展開來,清綠的茶湯中散發著高長的蘭香氣息,茶香中有獨特的猴韻,滋味醇厚回甜。太平猴魁產量很小,但是聲名卓著,甚至是綠茶市場的奢侈品,在世界茶葉歷史上早被公認為珍品。
黃山北麓,海波700米的高山上,茶園生長著茶樹的獨特品種“柿大樹”,600多年前,猴坑人開始種植這種灌木型的大葉茶樹,這裡山高林密,光照適度,氣候濕潤,是茶樹生長的絕佳環境,當地村民這樣形容猴坑,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陡峭的山坡上,土壤主要是花崗巖和千枚巖的風化物,透氣性好,並且富含有機質,這裡采摘的鮮葉是制作茶葉的上等原料。
太平猴魁成名以前的名字叫太平奎尖,這種大葉的尖茶炒制歷史從明後期就已經風行,經過當地茶農們逐步的摸索改進,漸漸形成瞭現代猴魁的炒制工藝。太平猴魁之所以蜚聲中外的主要原因就是它有一套傳統、精湛、與眾不同的采制技藝。
清明到谷雨前後20天時間是太平猴魁鮮葉采摘制作的最佳時期,兩葉一芽是太平猴魁的茶形標準。太平猴魁不同於其它綠茶,其它綠茶在炒制前鮮葉攤放的時間較短,而猴魁攤放時間較長,目的就是對鮮葉進行輕度萎凋,散去青氣和水分。炒制時殺青葉量少,從頭到尾抖茶,抓葉輕快,保持芽葉原來的形狀,不彎曲也不折曡,殺青之後將茶葉一枝一枝理平,理直在篩網上,這是一個需要極大耐心的工作。整過形的茶葉經過壓片,再用不同的火候反復烘培,太平猴魁的烘培需要三次,烘培過程也是外形及色澤形成的過程,這樣使得每朵茶都是兩葉抱一芽,芽藏而不露,色澤蒼綠,才擁有太平猴魁的風韻。
太平產茶歷史悠久,據太平縣志記載:清朝末年,太平的茶商們在南京開設茶莊,每年都到三門灘收購茶葉,為瞭賣出高價,讓茶葉的品相好看,茶商們專門收購七成幹的茶葉,雇傭工人將尖茶中枝頭大小整齊的一芽兩葉分揀出來特制包裝,並給這樣的茶葉冠名“魁尖”,意思是尖茶中的魁首,南京的茶客很喜歡魁尖,茶商們也賺瞭不少銀子。太平縣猴坑,一個叫王魁成的茶農傢的茶葉也在收購的名單中。
王魁成在傢行二,有人也叫他王老二,王魁成是個聰明人,有著豐富的制茶經驗,他覺得這樣挑揀浪費太大,茶葉的品質也不能完全保證。於是,他決定憑著自己的制茶技術摸索出一套制作魁尖的方法,王魁成在猴坑猴崗鳳凰尖的高山茶園開始瞭他的實驗,他專門挑選兩葉一芽,個頭肥壯的葉片悉心炒制,他將炒制好的茶葉命名為“王老二魁尖”。
王老二魁尖投入南京市場再次受到茶客的歡迎,魁尖在南京的熱銷引起瞭太平縣三門紳士劉敬之的註意。1912年,劉敬之向王魁成收購瞭幾斤魁尖,劉敬之品嘗後認為這種茶的確是茶中精品,但是他覺得王老二魁尖這個名字不好,他建議取茶葉產地猴坑猴崗的猴字和創制人王魁成的魁字組合在一起,命名為“太平猴魁”。隨後,太平猴魁被送到南京南洋勸業會場和農商部陳列。1915年,劉敬之又通過商會將太平猴魁送到巴拿馬的萬國博覽會參加評獎,太平猴魁在會上被授予金獎。
除瞭正史,在太平關於猴魁起源的傳說也有很多,故事的主角大都是猴子,黃山西海的猴子望太平就是其中傳說之一。傳說猴坑裡生活著許多猴子,有一天村民救瞭一隻走失尋子的公猴,猴子感恩,幫助村民采茶,母猴在黃山之頂思念公猴,化成石猴。
另外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段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山民采茶,忽然聞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原來在突兀峻嶺的石縫間長著幾叢嫩綠的野茶,可無藤可攀,無路可循,隻得離去,但他始終忘不瞭那嫩葉和清香。後來,他訓練瞭幾隻猴子,每到采茶季節,他就給猴子套上佈套,讓它代人去攀巖采摘。人們品嘗這種茶葉後,稱其為茶中之魁。魁就是為首,居第一位的意思。因為這種茶葉是猴子采來的,後人便幹脆取名為猴魁。
事實上,在猴坑基本上看不到猴子的蹤影,後人的附會隻是增添瞭許多獵奇的色彩,而王魁成和他的太平猴魁確實實實在在的被收錄進瞭太平縣志,如今王魁成的後人就是憑著他珍藏的地方志為祖先鼓呼,並以正視聽。
太平猴魁的制茶過程基本采用手工操作,所以產量一直不大,一般五斤的嫩茶隻能做成一斤的完成品。六個人半天的時間才能做出一斤茶葉,每公頃茶園隻能產七十至八十公斤猴魁茶。據當地的史料記載,清朝末年,太平猴魁的年產量不足500公斤,解放前夕,猴坑產量不到200公斤,1980年產量900斤,現在已經突破瞭10萬公斤,2011年的茶葉均價是1100元每斤左右,茶農人均收入約15萬元,猴坑所屬的新明鄉年產太平猴魁17萬公斤左右,產量在遞增,價格每年也以20%以上增幅上漲,太平猴魁的名聲越來越響,價錢越來越高,猴坑裡的茶園更是一地難求,更多的當地人申請開辟新的茶園。2003年原產地保護以後,國傢質監總局給原產地核定的范圍就是黃山區整個境內的14個鄉鎮,海波350公尺以上,柿大茶的群體種,按照太平猴魁的制作標準制作的,都叫太平猴魁。
太平湖深處寧靜的三合村,還會在茶季中連設三道門崗,阻止外地鮮葉進村,防止它們搖身一變成為原產地的猴魁。壟斷有時並不是壞事,在多種力量的攪擰下,太平猴魁和猴坑的傳奇在四下張望中向著今後的歲月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