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與孩子長期無法溝通,要如何化解?

與孩子長期無法溝通,要如何化解?

時間:2020-01-13 16:58:3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照願法師:與孩子長期無法溝通,要如何化解?

問題:

弟子與孩子長期無法溝通,近幾個月孩子也不去上班,天天把自己關在傢裡,要如何化解?懇請師父慈悲開示!

照願法師:

教育問題是個大問題,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在這裡,僅就這個提問,從三個方面談些觀念,供大傢參考。

第一,傢長要自我反省,調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出現瞭問題,做傢長的首先要反省,會不會是作為傢長自身出瞭問題,這也是學佛人通常需要註意的,即:事事時時都要反觀自己。孩子出現問題,通常是傢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瞭某些偏差,有一些傢長經常把“自己認為對的理念”強加給孩子,很少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想要什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需要”……如果傢長從來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教育問題,就會很隨意性地、按照自己“不成熟甚至不理性的觀念”來教育孩子,這往往造成瞭孩子在成長中,總是處於一條非理性的、斷裂的、缺乏正確引導的不良軌道上。

當傢長總是以一種強烈的“自我執著”在教育孩子,不去關心“孩子的感受和反饋”,孩子的內心就會堆積很多煩惱的習氣,日積月累,終有爆發的時刻。所以說,傢長要想改變孩子,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自己有沒有理解孩子?孩子現在這種情況是不是自己造成的?對於孩子的訴求,自己有沒有理性的引導?……如果傢長通過自我反省,認識到瞭自己的問題,那麼就先調整自己,調整到一個能夠跟孩子正常溝通的程度。然後再通過深度的溝通達到相互的理解,進而再互相妥協,讓彼此的“關系和認可度”有所改善。這就是佛法所說,建立“信”的過程。

第二,借助外力因緣,讓孩子在吃苦中磨煉成長。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被改變的:他從小傢在裡被溺愛,長大瞭無法無天,傢人實在管不瞭他,就把他送到部隊去,讓部隊這個大熔爐去磨煉他。結果怎麼樣?他改變瞭。到瞭部隊後的三個月他開始給傢裡寫信,懺悔自己從前對父母的不孝,感動的傢裡人送瞭面錦旗到部隊。

當一個人從原來飽受溺愛的環境走到瞭一個艱苦的地方,通過吃苦他會逐漸覺醒,如果能懺悔過往,就一定會珍惜當下。沒有經歷過嚴寒的冬天,便很難懂得春天的溫暖,也更不會去珍惜春天的陽光瞭,道理就是這樣。佛法講“四諦法則”,知苦,才會對“自己的過往”生厭離心;知苦,才容易覺悟“錯的所在”;知苦,是得度的一個“充分不必要條件”。學佛就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沒有遇到過逆境,始終的一帆風順,就不易由知苦而發起化度“受苦眾生”的那份“悲心”。

第三,善於運用溝通,使傢庭教育步入良性循環。

很多傢長都沒有意識到“溝通”是需要花費“心思”做的。不做“策劃案”的溝通,通常是無效的溝通。多數時候,傢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彼此都是處於一種“自動化”的隨意狀態,對於“溝通的目的”、“溝通的方式”、“溝通的效果”全都不做功課。然而,恰恰這個被“忽略效果”的溝通,就是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手段。溝通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充足的溝通準備、有效的溝通技巧、良好的溝通環境,都會有助於消除傢長與孩子之間的那層“隔閡”。

良好的溝通,也會讓傢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趨向和諧,繼而走向良性的循環。所以,想要改善親子關系,不妨去“用心”溝通。隻有傢長不再把責任全推到孩子身上,願意嘗試從自身尋找原因,積極地去轉變自己,才有可能被孩子認可,才有可能與孩子交換心聲。因此,良好的溝通,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信任建立瞭,教育的通道就打開瞭。而從修行的角度看,這也是一個反求諸己的過程,“自我反省”就是自覺,“有效溝通”便是覺他,“自覺覺他”就是修行。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道山cl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