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宗法師:世尊悲心無盡勸眾生往生(內附視頻)

凈宗法師:世尊悲心無盡勸眾生往生(內附視頻)

時間:2020-01-13 17:02:4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凈宗法師:悲心無盡勸往生(視頻版)凈宗法師:世尊悲心無盡勸眾生往生(文字版)

世尊在《阿彌陀經》裡三次勸我們要發願往生極樂國土,即初勸、正勸、結勸。

第一次是在贊嘆完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之後,說: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這是初勸,初步意向性地勸眾生欣慕極樂而發起願生之心。

第二次是說明瞭往生極樂的方法,在“執持名號,即得往生”之後,接著說: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一次是正勸,正式地勸眾生願生極樂,因為往生方法已經很明確瞭。

這裡第三次,是結勸,總結性地、結論性地勸眾生願生極樂。前面兩次聞說、勸願,內容已經完備瞭;但是因為這個法門太高超,單單釋迦一佛宣說而勸願,眾生未必能信,未必能願,為瞭進一步令眾生信受而發願,世尊進一步舉出諸佛證誠,說明願生必生的利益,“已今當願,已今當生”,然後再一次勸眾生: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前兩次,都有聞與勸,但因為第一次隻是說出瞭往生的目標,第二次更說出瞭往生方法,所以第二次的聞與勸,比第一次更豐富、更具體。第三次,說“信”而不說“聞”,因為並沒有新聞的內容,隻是信前面所聞說的,所以是對前面所聞的內容作總結性的勸;同時,這一次的勸,雖然是出自世尊之口,但其實是一切諸佛的總勸。

從釋迦佛心來說,三次勸願完全一致,不過有宣說上的次第。

凈宗法師:世尊悲心無盡勸眾生往生(內附視頻)

從眾生聽聞的心態來說,大致有這樣的過程:

聞第一次勸,初聞歡喜,但不免朦朧,因為還不知道往生的方法。

聞第二次勸,具體明確,善根成熟者即能生信,但或有少疑,因為還沒有經過諸佛證誠。

聞第三次勸,信心圓滿,願行具足,因為已知往生方法,已經諸佛證誠護念。(或有上根,聞初勸即信願行具足。)

世尊就是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勸眾生願生,引導我們步步升進。

這部《阿彌陀經》,說到這裡就要結束瞭。在結束之前,世尊悲心無盡地殷殷付囑,對我們這些剛強難調的眾生作最後的交代:“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此後不久,世尊度化眾生的任務即告完成,而歸入涅槃,所以“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是貫穿本經初、中、後的根本精神,是世尊來此世間成佛的根本目的,是世尊涅槃之前對我們這些五濁惡世的眾生最後的遺囑。

釋迦牟尼佛心中的聲音,就是“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這是佛留給我們的遺囑。釋迦牟尼佛講完這部經不久就涅槃瞭,他的聲音,他最大的願望,他的遺囑,他的願心在哪裡?就是要我們願生,這是托孤,托我們到凈土。

我等今日發願欲生,實源於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殷切大悲、再三勸導。有句話叫“餘音繞梁,三日不絕”,說這個人講話聲音在房間梁柱上,不斷地盤旋三日,就好像鳥兒順著梁柱旋繞一樣。我們聽到阿彌陀佛“欲生我國”的呼喚和釋迦牟尼佛“願生彼國”的發遣,如果我們的心是一個梁,這樣的聲音應該在上面繞梁三日,繞梁一輩子。“願生彼國!願生彼國!願生彼國!”這個聲音要在我們心中永遠響起,一響就不要停止。願生彼國的聲音經過十方諸佛宣揚,遍法界流通。

如來尊號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阿彌陀佛成佛,十方世界每尊佛等於是阿彌陀佛安的一個喇叭,在那裡播放六字名號。對於我們這樣剛強難化的眾生,世尊及諸佛懷著無限的慈悲,用無限柔軟的音聲對我們說:“應當信受,應當發願,應當,應當……”一遍又一遍,用懇切、渴盼的語氣勸導。“應當”兩個字都是跟我們商量,勸我們,沒有強迫。釋迦牟尼佛講話音聲柔軟,瞭解我們的心意,沒有半點的指責,絲毫也不會因為我們一時沒有信受而舍棄。有的人信瞭,有的人沒有信,所以一次勸、兩次勸、三次勸,一佛勸、兩佛勸、三佛勸,無量諸佛都來勸,無窮無盡地勸導。

在整部《阿彌陀經》當中,釋迦牟尼佛勸我們願生極樂世界的心,是從頭貫徹到結尾,每一個字都在勸我們。不要以為就這三句話在勸,哪一個字不在勸?“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這句話一出來,釋迦牟尼佛的心裡就在勸我們瞭,隻是那個時候還沒講完,還要把整個極樂依正的功德贊嘆完,接著來勸我們一次。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在勸我們,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懷。甚至整個一代大藏經,都在勸我們願生極樂凈土:要這麼看。

時時勸,心心勸,念念勸,諸佛勸,遍及六方世界,數超恒沙無量,不光是在一個世界,盡虛空遍法界,恒沙無量諸佛都在勸我們願往生,所以這個勸是很廣大的。

釋迦牟尼佛以及諸佛如此無窮無盡、無量無邊地勸眾生當信、當願,如果我們再不信受,再不發願,那就類同什麼呢?“頑石不可化,朽木不可雕也”。那就是沒有心肝,太頑固瞭,太拙劣瞭。

講到這裡,相信大傢也都發起願往生心瞭,沒發願往生的人可能就不來瞭。

選自:《阿彌陀經講記》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凈視界amituo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