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傢是為瞭什麼?真正的出傢人是什麼樣子?
出傢是為瞭利益眾生、成就佛道,隻有如此才是真正的出傢人。
在中國佛教大乘佛法中,出傢是為瞭通過對生命本性及規律的認識,以及對世界萬有的探索和認識,知因識果,辨別空有,破除固有的顛倒邪見,走出迷失愚癡,實現生命的圓滿覺悟,徹底摒棄自私狹隘,摒棄貪嗔癡慢疑等一切煩惱,摒棄對五欲六塵的習染,通過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無我利他,六度萬行的修持,覺悟生命大道,實現自利利他,更好地落實菩薩精神,共證無上菩提,究竟離苦得樂。
通過大乘佛法“人人學菩薩,人人做菩薩”的修持實踐,通過慈悲喜舍的修持實踐,通過六度萬行的修持實踐,及隨緣普利一切有情眾生的過程,帶領廣大信眾實現利益大眾,和諧社會,奉獻國傢,共築美好人間,實現人類美好理想。出傢不是逃避現實,不是躲避災難,更不是離傢出走,出傢是有情並非無情,出傢是對生命更高的追求,是對有緣親眷的最圓滿的負責,道似無情勝有情!
對於世俗的小“傢”,大智慧者認為它是世俗煩惱纏縛、業力牽絆,是執著,是無明,是欲望,是苦迫,是貪嗔癡,是束縛身心的牢獄。而眾生則執於曇花一現如夢如幻的快樂享樂。
什麼是出傢?出傢是出三界之傢,出貪嗔癡之傢,出煩惱之傢,出傢是為瞭熄滅貪嗔癡,出傢是為瞭滅三界六道之苦,出傢是為利益一切有情,度化一切有情,證得究竟菩提。出傢是以修行為主要工作,自度度他,帶領眾生以熄滅貪嗔癡為主要事務,以戒定慧來莊嚴其身。出傢更能夠放下世間的塵勞,能夠專心的熏修佛法,最終實現真正的利益眾生。所以出傢是很神聖偉大的事情,是大丈夫所為,非王侯將相所能為。
《涅槃經》雲:“居傢迫迮猶如牢獄,一切煩惱由之而生。出傢寬曠猶如虛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長。”
《華嚴經》雲:“若有不識出傢法。樂著生死不求脫,是故菩薩舍國財,為之出傢求寂靜。”
當年釋迦牟尼佛為太子時,看到人的老病死苦,以為眾生探求生命大道為目的,舍去王位,出傢修道,證得無上菩提,進而弘法利生,教化十方,創立佛教,弘傳至今。
所以出傢是積極向上,肩負著脫離輪回、自度度他的神聖使命的。每一個正信的出傢人都一定是積極的人,樂觀的人,對佛法對生命充滿信心的人。
本師釋迦牟尼佛乃至十方三世諸佛也都因出傢而成就佛道。
有一幅對聯雲:“出離煩惱傢,證入菩提門”,難怪當年順治皇帝在《出傢偈》中寫到:“天下叢林飯似山,缽到盂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出傢是世出世間的大孝,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舉動,非世人想象的那樣,以為出傢人無情無意,甚至誤解為出傢就是與六親眷屬斷絕關系,是不孝父母的表現,其實這是一種錯誤思想。“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用覺悟的心去生活,如果和生活脫鉤脫節,那就是佛呆子。佛陀所說的斷是叫你斷掉 “執著”,不要執著情感的妄念,而不是叫你斷掉父母恩、斷掉一切,是把私情升華到大慈大悲,如果斷掉一切,那就是斷滅法,法都沒瞭還出什麼傢學什麼佛,修行也就沒有用瞭,像枯木一樣毫無意義。
佛陀教我們以自己慈悲利他,破執離染,現證真如的修行實踐,及證得究竟佛果的無上功德,報答父母恩、國傢恩、師僧恩、眾生恩。佛陀成道之後,還回去孝養父親、姨母。父王生病而開示佛法,父王死後又親身為他扶棺,佛陀這種做法能說不孝嗎?
再看虛雲老和尚,為瞭報答父母的恩德,從浙江普陀山三步一拜朝禮五臺山,風雨無阻歷時三年,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給已經亡故的父母,能說出傢人不孝嗎?能說出傢人不積極嗎?能說出傢人對國傢社會不負責任嗎?
出傢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般若、禪定”,把功德都回向給國傢、父母、大眾及社會。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大孝親恩,愛黨愛國,皈依三寶,利樂有情,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轉自微信公眾號:久晃講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