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婺源綠茶是什麼茶_婺源綠茶產地_婺源綠茶的發展歷程

婺源綠茶是什麼茶_婺源綠茶產地_婺源綠茶的發展歷程

時間:2020-01-17 16:59:2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婺源綠茶,簡稱婺綠,中國綠茶中的珍品,產自中國綠茶金三角的核心產區江西省婺源縣海拔800米以上的茶園,是中國傳統名茶之一,素以“湯碧、汁濃、香高、味醇”著稱。唐載茶經,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中外馳名,曾經作為中國綠茶的代表遠銷歐洲。婺源綠茶作為天然有機好茶,富含豐富的茶多酚、脂多糖等成分,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降火明目等保健作用。2014年,婺源綠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婺源綠茶屬於什麼茶?婺綠的產地與發展歷程

婺源作為中國千年茶鄉,綠茶品種繁多,有婺源茗眉、婺源雀舌、婺源仙枝、婺源毛尖等。婺源茗眉,國傢名茶,因形狀如眉毛而得名,創制於上世紀50年代,選用當地最優良品種“上梅州”的一芽一葉初展制作而成,在1959年全國農業展覽會時受到國內外一致好評。於1982年被評為全國30種名茶之一,1986年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比中,婺源茗眉再次蟬聯全國優秀名茶光榮稱號。

婺源綠茶屬於什麼茶?婺綠的產地與發展歷程

婺源毛尖,婺源綠茶中的極品,用婺源高山早春茶芽為主材料精制而成。因炒制成形後嫩葉小而尖,又多毛,故其為“毛尖”。以“顏色碧而天然,回味香而濃鬱,水葉清而潤厚”而著稱。

婺源雀舌,特貢茶,因形狀如鳥嘴而得名,選用早春兩芽嫩葉精制而成,具有濃厚的板栗香、葉底明亮,滋味鮮爽,湯色清亮。1983年、1984年兩度被評為優質傳統名茶。

婺源仙枝,帶有隻在嫩度極高的芽葉上才出現的白毫,具有特有的清香味。成品條索緊細,白毫顯露,香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嫩綠勻亮等特點。

婺源綠茶屬於什麼茶?婺綠的產地與發展歷程

中國最美鄉村婺源,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一顆鑲嵌在皖、浙、贛三界交界處的綠色明珠。八百多年前,一代理學大師朱熹遊歷瞭故鄉婺源山水之後,寫下瞭“鬱鬱層戀隔岸青,青山綠水去無聲。煙波一棹知何許,鶗鴂兩山相對鳴。”這首優美的詩句。婺源生態環境純凈天然,森林覆蓋率達82.64%,境內山巒起伏,終年雨量充沛,雨霧繚繞,土壤肥沃,地土壤的ph值在4.5—6.5之間,土層深厚,養分豐富,為綠茶生長提供瞭獨特的土壤條件,使得婺源綠茶葉質柔軟,持嫩性好,芽肥葉厚,有效成分高,成為綠茶當中的佳品。良好的生態環境奠定瞭婺源綠茶優異的品質基礎,使婺源成為聞名中外的“綠茶之鄉”,更開創瞭有機茶生產先河。

婺源自古就有著茶鄉的美譽,其產茶歷史可追溯到兩漢時期,唐代茶葉成為“舉國之飲”後,婺源綠茶更是名聲鵲起。中國茶聖陸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學著作《茶經》中記載:“歙州茶生於婺源山谷”。婺源自古以來一直是以生產炒青綠茶為主,唐朝就已成為全國重點產茶區,這裡茶山遍佈,傢傢戶戶,世世代代都會種植茶樹,制作綠茶。歷史上生產的傳統綠茶,無論是土莊茶(即內銷茶)還是路莊茶(即外銷茶),品質都是非常出眾的。《宋史·食貨志》中將婺源的謝源茶列為全國六大絕品茶之一。明清時,婺源“大畈靈山茶”、“濟溪上坦園茶”、“桂花樹底茶”、“溪頭梨園茶”四大名傢茶成為皇傢貢品,鼎盛時期就有年產五萬擔,制成茶箱十萬箱的輝煌記錄,外銷盛極一時,在婺源茶葉史上留上瞭輝煌的一頁。

從十八世紀開始,婺源綠茶就已進入國際市場,清乾隆年間,婺源綠茶作為中國外貿出口的主要物質之一,沿著古絲綢之路進入國際市場,以品質優異享譽歐美等國際市場,並成為英國貴族中不可缺少的飲料。曾幾何時,婺源縣種茶人達十之六七,婺源茶商遍佈全國各地,有記載的在縣內外開設茶號就有300餘傢。婺源綠茶不僅榮獲皇帝賞賜金匾,美國茶葉品評專傢威廉·烏克斯也在《茶葉全書》中盛贊婺綠為“中國綠茶品質之最優者”。婺源綠茶曾榮獲南洋勸業會金獎、美國賽會金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昆明世博會金獎等。婺源綠茶好,除瞭得天獨厚的區域壞境外,還與婺源積極重視人才的培養有關,早在1939年,這裡就開設瞭制茶學校,教授茶葉的制作方法。

婺源綠茶屬於什麼茶?婺綠的產地與發展歷程

茶葉是婺源傳統的特色產業,婺源的歷史進程也就是茶葉的發展歷程。上世紀九十年代,婺源有機綠茶叩開瞭歐盟市場的大門,並很快占據瞭50%以上的市場份額,同時還受到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市場的青睞,標志著婺源茶葉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2013年,已集中國綠茶金三角核心產區、中國茶葉之鄉、全國綠茶出口基地縣、全國首批無公害農產品(茶葉)生產出口示范基地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縣於一身的婺源縣。

順應健康消費的國際潮流,依托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產業基礎優勢,提出“把婺源建設成為中國有機茶第一縣”的戰略目標,出臺瞭一系列扶持有機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以“企業為龍頭、基地為依托、標準為核心、品牌為引領、市場為導向”的發展思路,推進“種植標準化,加工清潔化、管理精細化、產品多元化、品牌國際化”,使茶產業成為縣域經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加快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

茶在林中生,林中生好茶。在有機茶的綠色鏈條中,堅持“頭上戴帽,腰間系帶,腳下穿鞋”的生態標準茶園假設模式,積極與國傢、省級茶葉技術體系對接,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逐步建立起有機茶園綠色防控體系,在有機茶園使用太陽能殺蟲燈,黃板等生物物理防治措施。與此同時,引導有機茶經營的企業參與有機茶誠信體系建設,承諾不收購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不符合有機茶質量要求的鮮葉原料和茶葉產品。

為確保婺源有機茶自然品質與加工品質的完美統一,婺源縣制定瞭婺源有機茶系列標準,規范指導有機茶生產、加工,提升有機茶的標準化水平,實現清潔化生產,實行茶葉加工全程不落地,每年從茶產業發展基金中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實施有機名優茶加工示范廠建設,積極推進茶葉出口和精深加工,延伸有機茶產業鏈,支持企業進行有機茶產品的深度研發和多茶類開發,實現有機茶產品多元化開發。

市場是產品的試金石,效益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近年來,婺源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積極爭取省、市相關部門對“婺源綠茶”茶產業的支持,實施好“婺源綠茶”品牌整合項目,引進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婺源茶產業,扶持縣內茶企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做大做強婺源綠茶茶產業。規模茶葉企業的參與改變瞭傳統的茶葉生產經營方式,茶園基地由分散型管理轉變為集約化管理,規模連片茶園實現機械化耕作和采摘。湧現出一大批“一畝園,一萬元”的示范茶園。實現瞭茶農增收,企業增收,財政增長的目標。

婺源綠茶屬於什麼茶?婺綠的產地與發展歷程

經過幾年的努力,婺源綠茶茶產業已經初顯成效,到2015年底,姿源縣茶園面積發展到18萬畝,采制茶葉1.52萬噸,加工貿易量5.67萬噸,茶產業系列產值28.2億元,出口創匯4500萬美元,茶葉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額3800餘萬元,全縣茶農人均茶葉收入2708元。並榮膺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十大茶葉產業發展示范縣、中國茶業十大轉型升級示范縣、中國茶葉出口第一縣、中國有機產品(茶葉)認證示范創建縣等殊榮。

2015年,在江西省茶葉重點品牌整合中,經過專傢評審和公示,婺源綠茶以品牌價值12.65億元的影響力與“枸牯腦”、“廬山雲霧茶”、“浮梁茶”、“寧紅茶”形成江西“四綠一紅”陣容,共同成為省政府重點支持品牌,開始抱團出擊,共闖天下。

婺源,這個靈秀的千年古鎮飄滿瞭茶香,這裡的茶人因茶結緣,與茶對話,以茶為伴,用匠心與執著守護者這片土地,感懷絲絲茶情,將這一方綠意得以延續。婺源的好山好水孕育出瞭高品質的綠茶,婺源人會種茶、善制茶、懂飲茶,茶道、茶禮、茶俗,就像一條涓涓的河流生生不息地匯入瞭中國茶文化的海洋,並呈現在更為廣闊的世界文化舞臺上,永放光芒。顏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濃鬱,水葉清而潤厚的婺源綠茶在千百年的歲月裡漫溢飄香。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