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達照法師:菩薩在凡夫地時就發心要利益一切眾生

達照法師:菩薩在凡夫地時就發心要利益一切眾生

時間:2020-02-01 16:53:3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菩薩在凡夫地時就發心要利益一切眾生

本次法語學修重點

△佛法所揭示的是我們生命的真相,以及我們的生命中本來具足的一切德行。

△有些初學佛法的人,因為不懂規矩,生怕會得罪佛菩薩而膽戰心驚,這其實是不正確的態度。我們不會做,那很正常,佛菩薩和所有的師父都是我們的老師,他們會教導我們應該怎麼做。

△你如果做錯瞭,隻要有一顆懺悔的心、改正的心,能夠改正錯誤,根本就不需要膽戰心驚。有些人膽子很小,拜佛也生怕拜錯瞭,這其實也沒必要,隻要以恭敬心去禮拜就可以瞭;如果禮拜的姿勢錯誤,師父告訴你如何去拜,改正瞭就好瞭。

△對於隻停留在信仰、學習階段的初學者來說,他們隻是看一些經書,瞭解一些佛法的知識,還沒有把佛法落實在生活和心行中,那麼還是會經常生起這樣的懷疑:到底佛菩薩有沒有解脫?我怎麼沒有看到佛菩薩?

△隻要他從心地上開始用功,按照佛菩薩指示的道路、方法去修行,就會消除煩惱疑惑,最終獲得智慧和解脫。佛法就是圍繞智慧和解脫的核心展開的。

△菩薩在凡夫地的時候就發起廣大的心,要利益一切眾生。有瞭這樣的發心,當有一天他具備瞭瞭生死的智慧,證得瞭本體,從生死輪回當中解脫出來,以解脫的心態感受到瞭人生內在的完美,接下來的時間便是回到眾生中去,全力以赴地利益一切眾生,廣度有情,這就是佛菩薩的悲智雙運。

△因為有智慧,所以能夠瞭生死,從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因為有慈悲,所以能夠回轉娑婆,救度眾生。

佛法所揭示的是我們生命的真相,以及我們的生命中本來具足的一切德行。我們本身擁有什麼,自己不知道,而佛陀告訴我們生命的真相是怎樣的;我們知道瞭這個真相以後,不知道該如何去親證,佛陀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去做;我們還不能完全相信,佛陀又告訴我們他已經做到瞭,他證明給我們看。我們多看一些高僧傳記,就會瞭解歷代祖師大德都是從這條路上走過來的。

對於修學佛法的人,要先打好基礎,做一個好人。如果自身還存在很多壞毛病、壞習氣,那自然這顆心想收都收不住,修行就很難上路,因為一天到晚被煩惱牽著跑,想清靜下來的機會都沒有。所以要讓自己的心去惡從善,才能夠不去影響別人,不使別人煩惱,也不會影響自己,使自己煩惱。有些初學佛法的人,因為不懂規矩,生怕會得罪佛菩薩而膽戰心驚,這其實是不正確的態度。

我們不會做,那很正常,佛菩薩和所有的師父都是我們的老師,他們會教導我們應該怎麼做。你如果做錯瞭,隻要有一顆懺悔的心、改正的心,能夠改正錯誤,根本就不需要膽戰心驚。有些人膽子很小,拜佛也生怕拜錯瞭,這其實也沒必要,隻要以恭敬心去禮拜就可以瞭;如果禮拜的姿勢錯誤,師父告訴你如何去拜,改正瞭就好瞭。

對於隻停留在信仰、學習階段的初學者來說,他們隻是看一些經書,瞭解一些佛法的知識,還沒有把佛法落實在生活和心行中,那麼還是會經常生起這樣的懷疑:到底佛菩薩有沒有解脫?我怎麼沒有看到佛菩薩?但是隻要他從心地上開始用功,按照佛菩薩指示的道路、方法去修行,就會消除煩惱疑惑,最終獲得智慧和解脫。佛法就是圍繞智慧和解脫的核心展開的。

菩薩在凡夫地的時候就發起廣大的心,要利益一切眾生。有瞭這樣的發心,當有一天他具備瞭瞭生死的智慧,證得瞭本體,從生死輪回當中解脫出來,以解脫的心態感受到瞭人生內在的完美,接下來的時間便是回到眾生中去,全力以赴地利益一切眾生,廣度有情,這就是佛菩薩的悲智雙運。因為有智慧,所以能夠瞭生死,從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因為有慈悲,所以能夠回轉娑婆,救度眾生。

就好像有一群人離傢,在外流浪,其中一個人先回到傢裡,在傢裡本來是可以躲避風雨,很安心,但是想到自己的兄弟姐妹還在外流浪,所以趕緊要去找他們回傢。如果他稍微自私一點,躺傢裡休息就行瞭,根本不會再跑出去尋找其他人。而菩薩不住涅槃,就像這個人回瞭傢,但依然不舍在外漂泊流浪的兄弟姐妹,他還要回到娑婆世界,幫助其他尚未解脫痛苦的眾生,讓他們也得到同樣的利益,這就是菩薩發起的大機大用。所以觀世音菩薩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身邊觀察時機,等待因緣成熟,從而最終度化我們。

原標題:達照法師|菩薩在凡夫地的時候就發起廣大的心,要利益一切眾生。

轉自微信公眾號:大千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