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帝瑪法師:慈愛禪修的方法_慈愛禪修的功德
通常,人生氣的時候,都無法當下覺知自己在生氣,往往過瞭一陣子之後,氣消瞭,這時才會察覺(事後憶知)自己生氣瞭,然後感到羞愧,瞋恨心才慢慢消失。很多人都知道生氣不好,也想不生氣,可是由於失去當下的覺照力,因此,往往都是事後才後悔,可是很多事情卻可能因此而無法彌補,遺憾終身。
慈愛禪修的目的,是要發展覺照力,將個人內心的瞋恨、怨懟、嫉妒等的惡心去除。所以,修學「慈心禪」的人要覺知自己身心:當瞋恚、怨恨心生起時,要覺察它們是怎麼來的,也就是生起時,要當下覺知自己身心起瞭這些意念及意念如何生起的。同樣的,當瞋恚、怨恨心消失時,也要覺察它們是怎麼去的;也就是滅除時,要當下覺知自己身心滅除瞭這些意念及如何滅除它們的。
在覺察過程中,有兩件事要註意:
一、不要將「我」放入事件或情境中,不要去想「我」在生氣,不要將「我」掛在裡面;也不要把這個生氣事件當作是「我的」而感到自責或氣餒,隻要單純地覺知「喔!瞋心生起瞭」或「喔!瞋心滅除瞭」,及這個瞋心如何生起及滅除,也就是當瞋心生起或滅除時,要當下覺知自己身心生起或滅除瞭這些意念,及如何生起或滅除它們。
二、初學者由於覺知力還不夠深入,無法洞見真相(無常、苦、無我)而放下瞋念,因此在覺知瞋心來去,及其因緣過程之後,接著可以這樣如理思惟:「這些瞋恚或怨恨是不好的心,不會讓別人對我產生好印象,這些意念跟著我不們無法帶給自己快樂,還會傷害別人,所以要把瞋恨的人事物放下,把瞋恨心放下。」這樣提醒思維,讓心平靜下來。同樣的,所有情境中都要這樣去觀察,反復練習,去除瞋恚及怨恨心。
「慈愛禪修」是對治瞋恚及怨恨心的好方法,練習當中你會慢慢體會到慈悲、仁愛的好處,會用包容心、同情心去看待人事情境,將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愛心擴展出去。在《清凈道論》中也介紹瞭慈悲喜舍心的禪修法,另外,經典中也記載瞭練習慈愛禪修,可以達到初果須陀洹的境界。
有一次佛陀在衛舍利指導禪修,眾多比丘接受佛陀指導後,到森林中坐在樹下修習。林中的草樹精靈得知他們要修滿三個月後才離開,就用盡各種方法日夜不停的幹擾,想嚇走他們。比丘們不堪其擾,回去稟報佛陀,希望另覓他處,好專心禪修。但是佛陀鼓勵他們不要逃避外在人事逆境,教導他們要更努力斷惡修善,發展自己的德行,並且練習對十方一切眾生散發慈愛的意念,努力培養慈愛心,這樣自然能消除別人對我們的敵意和障礙。佛陀吩咐他們沿路練習散發慈愛的意念回到原處。比丘們依教奉行,當他們回到森林時,整個僧團彌漫著慈愛吉祥的光輝,樹靈們體會到比丘們的真誠慈愛,深受感動,隨即消除敵意,發願擁護,比丘們也因此得以專精禪修,在結夏圓滿時,都證得瞭阿羅漢果。
佛陀在《慈愛功德經(增支部11集第16經)》及其他經典中提到,經常散發慈愛,修學慈心解脫的禪修者,可以獲得十一種功德(功效、利益):
(1) 睡得安穩:因為慈心柔軟凡事包容無怨恨,因此不會輾轉反側、寢食難安。
(2) 醒後舒暢:此項隨前項而有。
(3) 杜絕惡夢:不害眾生、心無怨敵,故夜無惡夢。
(4) 為人所喜:愛人者,人恒愛之。例如一個人成績很好的人,但不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是沒有人會喜歡他的。如果一個成績不怎麼好的人,此人成績雖不怎麼好,但是他很善良,懂得關心和幫助他人,人人都喜歡他,想和他做朋友。
(5) 為非人所喜:同前愛人者,人恒愛之;愛非人者,非人亦恒愛之。
(6) 神祇保佑:所謂上天疼好人。別說上天,人尚且如此,何況上天?
(7) 不受火、毒、武器所害:不玩火、撩火,就不會為火所傷;不激怒別人,別人自然不會用毒藥、武器傷害你,所謂「虎無傷人意,人有害虎心。」就是這個道理。
(8) 心念易於入定:念念施助於人故無貪,念念慈心待人故無瞋,無貪、無瞋故生時易入初禪(離生喜樂定),死後往生梵天。
(9) 面容安詳:相由心生故。
(10) 臨終不亂:無怨無恨當然瞭無遺憾、不慌不亂的走;看過那些到死還不肯原諒旁人的就知道瞭。
(11) 如未證涅槃,則往生梵天:以慈心及禪定力故,如前8所述。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