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悟顯法師:修行在各人,要保持道心

悟顯法師:修行在各人,要保持道心

時間:2020-02-08 08:56:1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修行在各人,要保持道心

修行要有道心,要知道這世間是虛妄的、是假的,你的傢庭再和樂、夫妻再好,終歸是會分開的,現在隻是虛妄和合,不要當真;要知道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不應當在這裡生起一念的貪著,這身心是污穢的,因為九孔常流不凈物,所以要發大勇猛心,瞭斷生死。

「生死」到底是什麼?就是你們現在看到的變化現象,這變化的現象隻有佛法可以解決。在佛法裡面,隻有凈宗最契合現代大多數人的根器,這樣講比較圓滿,凈土宗念佛的方式不出「憶、念、觀、參」四種,再配上四種念佛「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跟「實相念佛」,在這當中,就可以變化出很多的方式來修行。

實際上,我們在念佛堂使用的,都不會離開這八種,譬如:有的念佛堂堂主會教你參念佛的是誰,那就是參究的作用;有的會告訴你,要念佛前可以先想佛,想佛的形象或想佛因地的願行,或是果地上殊勝的功德,這些都涵蓋在以上幾種用功的形式裡。所以凈宗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種,真是所謂「為門廣大,不可思議。」任何一種方式都能夠成就,都能夠往生凈土。

凈土宗修行的目的是要「明心見性」,離開瞭真如實相,修學什麼宗派都是枉然,所謂「離經一字。即為魔說。」任何說理,隻要離開瞭佛經上講的實相義趣,那就視為魔說。哪位祖師都一樣,任何一宗的祖師說法都不能離開實相,當然凈宗也不例外。修行凈土是要斷無明,要成就無上佛道,現代有一些人把凈土宗曲解,說學凈宗,依祖師隻要依善導大師,隻有善導大師的最純,其他的不純,因為善導大師提倡持名,所以他就說除瞭持名以外,其他的都不純正。他甚至胡說:「包括華嚴宗的、天臺宗的、唯識宗所講的凈土宗都不純正。」實際上是他自己沒有工夫,不解凈土甚深廣大,無所不包,無門不攝,就像《華嚴經》所講「重重無盡」的境界。

極樂世界裡面的殊勝莊嚴,在寶樹間可以現佛剎,在光中可以化佛,化佛可以說法。「有情」能說佛法,就是指那裡的水鳥、動物,甚至「無情」也可以說法,所謂「流佈萬種溫雅德香」就是如此,連那邊的香塵都能說法,六塵都說法,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是華嚴的境界,怎麼會說隻有善導大師講的凈土是純的?單就《觀無量壽佛經》所講,也都已含攝到《華嚴經》的境界瞭,所以那是少數的人不解凈土道理,要修習純正的凈土,你要學歷代祖師大德的。要知道,即使持咒、參禪也都能往生凈土,都能夠瞭脫生死,不是隻有持名才可以,這些人業障比較重,對於成就無上佛道沒有信心、沒有道心,病懨懨的,不肯用功,就說自己無力斷惑,想要求佛菩薩,看看能不能給他三昧,給他一點力量,其實這都是讓自己再繼續墮落下去的借口,這都是沒有道心,不肯用功,不相信自己是佛。

《無量壽經》講:「不瞭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這類人對於如來的智慧,對於凈土法門的殊勝、重重無盡的境界,不肯相信,想往生可是又沒有信心,在經上講,這種人生邊地疑城。不過,能生邊地疑城的人,還是肯放下的,這些人他是不願意放,放不下、舍不掉,所以就希望佛菩薩給他一點力量,他覺得他隻要說「對於阿彌陀佛相信」,這樣他就算有金剛信心瞭,可是對世間的貪瞋癡慢他轉不過來,五欲六塵他也不肯舍離,怎麼會說自己是深信切願求生凈土呢?

世間跟出世間法就像兩匹馬,一匹往東、一匹往西,往東的馬就比喻作往娑婆世界,往西的馬就好像往西方凈土,終究是兩邊的路,是不會碰到的,這個要清楚要明白。這些人把祖師的意思錯解,或是倒過來毀謗凈宗的祖師,說祖師講述玄妙的境界是模棱兩可,這實在非常好笑,他自己業障很重,沒有這種境界,也沒有這樣的心量,還要倒過來批評祖師,又說他自己深信凈土,那實在是很難讓人相信。

同修你們自己要有道心,要有決定力,第一相信自己絕對能成佛,而且自己本來是佛,不用懷疑,本來就是。《華嚴經》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隻是你現在被妄想執著蓋住瞭,所以不能證得,並不是你的佛性消失,這一點是學凈宗的基礎,這是信願行的第一個「信自」,相信自己本來是佛,而後才是相信釋迦牟尼佛,相信阿彌陀佛,才稱之為「信他」。包括極樂世界殊勝莊嚴的理事、因果、性相,你一一相信,再來提起信願,老實念佛,這才叫具足信願行,在凈土宗這才稱之為「當機」。相反的,不相信自己是佛,對於極樂世界深妙的義趣也不能相信,還說祖師講得模棱兩可,那在凈宗來看,你是屬於非器,什麼叫「非器」呢?就是不適合修學凈土,在末法不適合修學凈土,那等於是沒有救瞭,什麼法門都沒有辦法救你;所以我們第一要相信自己是佛,你才算有道心。

對於世間你要看得破,放得下,不要想說:「我年紀大瞭,還聽你這年輕人講。」年紀大沒有用,說學佛幾十年,說得好聽也沒有用,你放不下啊!你的社會經驗照理來說應該很夠,但是為什麼放不下?因為你沒看透,你出社會這麼久瞭,還沒看透世間是無常,是變異性的,是應當舍離。這個講法是用小乘的方式來跟你講,你連小乘法都看不透,何況你要學大乘,凈土宗是最上乘,所以基礎是你要先放下這個世間,知道這世間是因緣所生,不是實有的,是虛假的。再來進一步,你才知道「性空」的道理,「本性自空」,如同夢境一樣,這是大乘的空宗,你才從小乘往上進瞭一步。再來講的是性空、性宗,這空跟有不二,性相是一如的,你才算是到瞭大乘的最終極、最究竟。再來,再分頓教跟圓教,「一法總攝一切法」,這是如來的境界,修學要這樣修上來。

第一層你要先知道諸法是緣生的,再來要知道它是性空,不是你刻意分析它才空的,也不用斷煩惱它才空,是本性自空。剛開始入手你可以這樣觀照,這樣提起來用功,這是一個接引的方便,目的是要你見性成佛。希望大傢要有道心,能夠發出離心,不要整天沒信心,病懨懨的,沒有道心,你的信心提不起來,整天認為自己是個凡夫,說:「我沒有辦法……」,一群學佛的同修又聚在一起,大傢互相說自己沒有道心,沒有精進力,越說你就越墮落,說到後來自己就退心瞭,最後就變成連名字位都不是瞭。「名字位」是天臺宗講的,名字位是對於前面所講的道理能瞭解,這是「名字位」,開始修行瞭,才叫「觀行位」。進入佛門,想要能夠入名字位,都沒有那麼簡單,所以要精進、要用功,不要總想看看,佛菩薩能不能幫助你、可憐你,他不會可憐你,也沒辦法可憐你,因為你吃飯他不會飽,修行是靠自己,成佛是在各人。

有一句話講:「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所以,修行斷煩惱這件事情,佛菩薩幫助不瞭你,你必須得發勇猛心,要能夠深信凈土,要知道凈土宗殊勝莊嚴,不是像一些凡夫謬解凈土,把凈宗講得跟小乘一樣,甚至把凈土宗講成人天瞭。所以有些附佛外道告訴你說,要學《弟子規》、學《感應篇》,把這些東西附會到凈土宗來,你不要看他現在好像是個出傢人的樣子,很快地,將來他會墮無間地獄。這話是清涼國師講的,清涼國師講:「如果你認為學佛要學儒的話,將來你必墮無間地獄。」清涼國師是華嚴菩薩,火化後,牙齒四十顆不壞,等於燒出四十顆牙舍利,所以他講的話絕對可信。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