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中“色不異空”的道理
△“色不異空”,這是針對我們凡夫而言的。因為凡夫所執著的就是色法的世界,執著外界的萬物。
△這個世界的一切,包括大傢坐在這裡,沒有什麼不是緣起的,全部都是由條件組合而成的,緣起的本身並沒有一個實質性的東西存在。
△所以緣起的杯子本身就是空的,色跟空沒有差異。我們凡夫錯在哪裡呢?錯在隻看到它有色法,有杯子的這個相,看不到它隻是由塑料和不銹鋼組合而成的。
△你如果能看到這一點,那麼杯子有還是沒有就無所謂瞭,有的時候就用,如果壞瞭,那重新再做。而凡夫執著世間萬物有一個相,所以叫著相凡夫。
△“色不異空”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從相上看到空,看到空瞭以後,就會明白,原來世間萬物的本質都是空的。
觀世音菩薩把舍利弗叫起來以後,接著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這是針對我們凡夫而言的。因為凡夫所執著的就是色法的世界,執著外界的萬物。我們從小到大都是接受這樣的教育,無論是父母、兄弟還是老師、朋友,一直都在告訴我們一定要擁有更多的東西;於是我們以為擁有的越多越好,所以不停地執取外在的物質。
可是現在我們又發現,擁有瞭太多東西其實有時候也是麻煩的。我們以前講: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但鬥來鬥去,鬥到現在,把大自然都破壞瞭。於是我們又開始後悔,開始反省。過去浙江的溫州、寧波、杭州這一帶經濟發達,在人們的印象中是最好的地方;現在不同瞭,很多人認為浙江省內最寶貴的地方是還沒有被開發的麗水龍泉,因為那裡山水資源非常豐富,山清水秀,沒有遭受到任何破壞,在那裡生活簡直是一種享受。所以有時候我們擁有得越多不見得越好。
但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讓我們一天到晚向外去索取,有些人臨死也舍不得放下,這種觀念就導致瞭凡夫一心向外馳求。“色不異空”告訴我們:你執著的色法的世界跟空是沒有區別的,不要把寶貴的生命隻用來執著地追求外界的物質。
這裡面還有個很深的道理。就拿色法來說,我們覺得眼前的這個,用不銹鋼和塑料,經過現代工藝制作而成的杯子是實實在在的,面積、體積、重量都清清楚楚,可是我們對它的感覺是錯誤的,而這種錯誤的感覺就是:這個“實實在在的杯子”,並非是這個東西本身。
我們權且說這個東西是不銹鋼和塑料合成的,它全部的內容就是一些不銹鋼和塑料,沒有別的。當把它們制作成這個樣子以後,我們就把它稱作杯子,然後我們頭腦中對它產生的印象和概念就永遠都是杯子,而不會說這隻是塑料和不銹鋼。但是如果你一旦認為這就是杯子,那問題就來瞭——你就產生瞭喜歡或討厭的情緒。如果你喜歡這個杯子,有一天它損壞瞭,你就會產生痛苦。如果你認識到杯子本身隻是一個幻相、一個假象,是由不銹鋼和塑料組成的,那麼即使杯子的把手掉下來,杯底漏瞭一個洞,你會發現其實什麼都沒有損壞。因為它的組成材料並沒有減少,還是那麼多,於是你內心就不會有波動,不會覺得“我失去一個杯子有多痛苦”。有瞭這個杯子,該喝茶的時候拿來喝茶,還照樣用,大傢把它叫做杯子,我也照樣把它叫做杯子;而不會說,它是不銹鋼和塑料,我不用瞭,或者就不把它叫做杯子瞭。
從杯子的本身來說,它是空的——由不銹鋼和塑料組合而成的,而不銹鋼和塑料其實也是由其他條件組合而成的。不論這個杯子發生怎樣的變化,這些材料在整個過程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我們凡夫卻執著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杯子。這個道理我們要用心去觀察、思考,才能想通;一旦想通瞭,就能夠認識到“色不異空”的道理。
這個世界的一切,包括大傢坐在這裡,沒有什麼不是緣起的,全部都是由條件組合而成的,緣起的本身並沒有一個實質性的東西存在。所以緣起的杯子本身就是空的,色跟空沒有差異。我們凡夫錯在哪裡呢?錯在隻看到它有色法,有杯子的這個相,看不到它隻是由塑料和不銹鋼組合而成的。你如果能看到這一點,那麼杯子有還是沒有就無所謂瞭,有的時候就用,如果壞瞭,那重新再做。而凡夫執著世間萬物有一個相,所以叫著相凡夫。
“色不異空”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從相上看到空,看到空瞭以後,就會明白,原來世間萬物的本質都是空的。
原標題:達照法師|“色不異空”告訴我們:你執著的色法的世界跟空是沒有區別的
轉自微信公眾號:大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