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智隨法師:如何成就僧事?放下自我、共成佛事

智隨法師:如何成就僧事?放下自我、共成佛事

時間:2020-02-11 16:57:3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智隨法師:如何成就僧事?放下自我、共成佛事

團隊成就大眾道業就要有一個根本方向,就是要成就僧事。僧事就是出傢人在一起如理如法的運作事務,這樣道和人、理和事之間就可以融合瞭。

華嚴宗有幾個理念:“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法界、事事法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清凈的僧團能把教理、戒律融合到事務上去,這就非常好瞭。

僧事的處理原則上以戒律為準。如果個人學的法門不同,可以兼顧。比如學凈土的,就會把戒律和凈土結合起來處理僧事。這叫不叫雜修呢?很多人會認為是雜行雜修,甚至高帽子就扣過來瞭。這完全是兩個概念。

僧務就是事務的處理,處理僧團的事務,跟往生是兩碼事。並不是說這個事處理得好就往生,處理不好就不往生。要把這件事處理好,就得有標準、有規矩。就像煮飯一樣,目標是想煮幹飯,結果煮出來的是稀飯,那就是沒有掌握處理事務的規則。這跟往生沒有關聯,即使錯瞭也不影響往生。雖不影響往生,但還是要學會做飯,不然老會出問題。也不能說學會做飯就是雜行。

僧團的事務是世間法、世間事,是大傢在現實生活當中要面對的具體問題。這些問題要按現實的角度來考慮,跟雜不雜行毫不相幹。

僧團管理隻學戒律還不夠,戒律裡面有“止持”,還有“作持”。“止持”就是禁止的,不能做的;“作持”就是要作為的,諸如羯磨之類。

大傢不光是要瞭解戒律條款,最重要的是僧團事務的運行。羯磨怎麼運作?這才是“作持”,才是維系僧團的標準。如果不瞭解的話,就很難處理好僧團的事務。

僧團在末法時代為什麼不好管?一個是學這方面管理的人少,知道的人少,知道瞭去推行的人更少,一個人推行根本推行不瞭,一定要靠團隊來推行。古代的馬車都是幾匹馬一起拉車,方向要一致,齊心協力才會往前推動。如果各奔東西,這個車子就不知道往哪裡走瞭。一個團隊也是如此。

僧團要放下自我,以瞭生死為標準,這是佛制定的,所有的人都依佛制定的戒律、規矩為標準來推行。這個難度非常大,怎麼辦?隻能隨團隊因緣做到哪裡算哪裡。

作為僧團,出傢人首先是以成就道業為目標。其次就是僧事,這是大傢的事情,不是個人的事情,需要僧團統一去學習瞭解。

發心出傢的人,除瞭修凈土之外,戒律也要瞭解一點。教理差一點,為人處事差一點都可以將就,住得破破爛爛也無所謂,但是最基本的東西不能差。上殿、學習、僧人之間的問題處理,都要以佛定的標準來解決。這是第二個互相依存的地方,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第三點就是共成佛事,僧事是僧人內部的事。出傢人重要的事就是成就佛事。這裡講的“佛事”不是指平常所說的做佛事、道場的佛事,而是指佛的事業——弘法是傢務,利生為事業,弘法利生就是佛事。僧團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成就佛的事。佛的出世本懷就是要普度眾生,這個使命要靠僧團來完成,僧團擔當的重要使命就是讓佛法住持世間。

很多人喜歡講理論,有住持三寶,有理體三寶,有一心三寶,有事相三寶,講瞭很多三寶概念,到底哪一個三寶最重要?就功能來講,住持三寶最重要。理體三寶,一心三寶,都是理論,這些理論看不見摸不著,誰都不知道在哪裡。有的人懂一點理論,但懂得理論也不能解決問題,住持三寶才能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現在人接觸佛法,皈依三寶,走進佛門,出傢剃度,最後弘法利生,都離不開住持三寶。住持三寶是有形可鑒,有法可依,是所有大眾都要依附的。

凈土法門指方立相,住持三寶就是一個指方立相的顯示。這個寺院在哪裡、有多大、容納多少人、有多少僧人,都可以明確的標示。

住持三寶就是成就佛事——成就佛的事業,是代佛說法,這主要靠住持一方、教化一方的僧團。

這是“僧的意義”的第一點。

《僧的意義與守則》(五)

2019年9月講於木魚山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法寶之音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