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宗法師:怎樣才算有福之人_如何得福
福氣的“福”字,左邊一個衣,右邊上面一橫,下面一個口,再下面是田——一個人有衣穿、有飯吃、有田種,他就是有福之人。
福,真的如此簡單。我們都是有福之人,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一份工作可做,餓不著肚子。可為什麼有人覺得自己從來就沒福,好像生來與這個字不沾邊——覺得自己沒有別人過得好,沒有別人有錢,沒有別人有權,不如別人漂亮,總之好東西都跑到別人那裡去瞭,幸運的事都讓別人占瞭,自己有很多缺憾,很多不如意。
其實,這都是在比較中產生的結論。你總是暗暗地與比自己強的人做比較,而忘瞭還有很多不如自己的人,這些人天天就在你身邊,在你生活裡出現,而你卻從來視而不見。但當那些所謂比你好的人在你生活中哪怕隻出現一次,你就過目不忘地牢牢記住瞭,並且終生不忘。
當你羨慕別人有鞋子穿時,別人在羨慕你有腳。因此,是自己給自己營造瞭一個困局。
有人抱怨自己沒有房子,的確,房子是必需品。在印度的一段旅途中,我感觸頗深,他們60%的人都住在茅棚裡面。在馬路邊,用幾根木頭撐起不到十平方米的空間,再用塑料佈遮蓋一下,就是他們的傢瞭。
印度的夏天非常炎熱,而他們甚至連洗澡的地方都沒有,茅棚的旁邊就是車道,每天都有很多車揚起巨大的灰塵,他們無形中又變成瞭“吸塵器”,和他們相比,我們簡直生活在天堂裡,我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福是什麼?首先就是知足。隻有知足之人,才會得福。
隻要我們把心打開,把念頭轉變,就可以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其實,所有的不幸福、不快樂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我平時很喜歡寫“福”字,別人把“福”寫得長長的、扁扁的,我喜歡把它寫得圓圓的、胖胖的。我覺得“福”就應該圓圓的、胖胖的,正所謂心寬體胖,像我這種瘦瘦長長的體形從外形上看就屬於沒有福氣的人。所以,我曾經為瞭讓自己胖一些,拼命吃米飯,還是沒吃胖。
外形上沒有福相,就讓自己的心變得有“福”,什麼事都不計較,不要跟別人過不去,也別跟自己過不去,把心量變大。心大瞭,事就小瞭。心態好,身體好,做什麼都吉祥如意,這就是“有福”。
因此,要變得“有福”實際上很簡單,為什麼我們就做不到呢?因為我們貪婪,因為我們放不下,因為我們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逐物迷己,喪失瞭自己清凈的本性,迷失瞭自己的方向。
一個內心豐足的人不會被外物幹擾,他心量開闊,內心寧靜,每天喜樂地面對生活,不執著,不鉆牛角尖,不跟自己過不去,隨緣不變,平和得像老人,單純得像嬰兒,清澈似流水,悠閑如白雲。
平時,想想自己的起心動念,是不是與福相應?要福在當下,福在此刻。當下轉變你的心,因為心為福源。
別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這樣時間久瞭就是一副苦相,那自然與“福”越來越遠瞭。每天,讓自己像鮮花一樣綻放、微笑、快樂。
有這樣一個童話:一個小女孩在花園裡玩耍,發現玫瑰叢中有一隻蝴蝶,它的翅膀纏在刺架上飛不出去,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解救瞭它。轉眼間,這隻蝴蝶變成瞭一個漂亮的公主,原來,這隻蝴蝶是掌握瞭世間無數奧秘的蝴蝶仙子。為瞭報答小女孩的恩情,仙子可以滿足小女孩一個心願。小女孩說,她希望一生幸福快樂。仙子悄悄地將幸福的秘訣傳給她。此後,小女孩一直很幸福,她的笑容甚至成為這個城市的標志。
直到有一天,曾經的小女孩老瞭,臨終前,別人問她一生快樂的秘密,她說當年蝴蝶仙子的秘訣就是隻要你不斷利益於身邊每一個人,你的一生就是幸福和快樂的。
連三歲頑童都知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可八十歲的老翁也未必能做到。你做不到的時候,就是一個凡夫俗子;你能做到的時候,就能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所謂修行,就是既修且行。
當你做不到時,內心便充滿瞭分別、取舍、貪執。你以自我為中心,於是我執、我愛、我見、我慢都跟著來瞭。相反,當你舍掉自己,無條件地付出的時候,就會發現,你的事業很成功,你的傢庭很幸福,你的身體很健康,一切都心想事成,一切都水到渠成。那麼,你就是一個“有福”之人。
原文標題:預見有“福”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香海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