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瑞法師:如何安頓身心
我最想跟大傢說的第一句話是,希望三寶能加持我們每一位,讓每一位能夠得到智慧和力量!有瞭智慧,有瞭力量,我們就有勇氣來解決一切問題。
《華嚴經》裡有兩句話,送給這些講經法師我覺得最為恰當,就是:“志求妙道除蒙惑,周行法界不告勞。”為瞭得到佛法的智慧,為瞭成就佛道利益眾生,斷除自己的煩惱,真正地利益眾生,就一定要充滿信心熱情,勇於擔當,不怕吃苦,能夠堅持到底的!所以看到瞭這些年輕的法師,讓我看到新時代出傢人的新希望。我想在座的居士們,看到這麼多的年輕法師們走上弘法的平臺,來跟大傢結緣,真的太有福報瞭!
安頓身心有很多方法,但我個人認為,對於初學一定要有個抓手,要有個下手處。因為從理上說,圓融,戒定慧是一;但是對於初學講,一定得行佈次第,依戒起修。清凈的戒,產生清凈的定慧。大傢都知道,戒如大地能生萬物,戒正是順於解脫之本的。
戒就是從安頓我們的身開始的,如果不去做殺生、偷盜、邪淫(在傢人),不打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那你的身可以安。我們如果能夠進一步明白心和境的關系,就知道為什麼要懺悔。
懺悔,有事相上的,有理性上的。剛才法師講《六祖壇經》,說到自性的三寶,那還有自性的懺悔。從哪兒懺悔?從過去的一念到現在的一念,念念不被癡迷染,念念不被驕狂染,念念不被嫉妒染的時候,看看我們的懺悔又是什麼。
因此,要做到心念不被境界轉就要懂得,不是佛要給居士們制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等五戒,而是佛看到瞭,如果做殺盜淫妄的事,要遵循因果律墮落地獄餓鬼畜牲的。所以佛說,孩子,你既然要歸依三寶,就不要去做這些不善的事情瞭。
我們如果能夠體會佛的悲心,就不會有人說我不敢受戒,因為受瞭戒就得到束縛。實際你不受戒,做瞭殺盜淫妄的事,照樣遵循因果律會墮地獄的。隻是受瞭戒以後,我們更知道怎麼樣來改變自己。因此,安頓身心,鈍根的人,初次接觸佛法的人,不防從戒律開始,管好我們的行為語言,讓我們遠離一切惡法。
佛法可以應用在一切時一切處,如果我們真正地能夠恪守五戒,一定會做一個誠信的人。做一個誠信的人,在世間就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如果我們受瞭五戒,就能做一個友善的人。做一個友善的人,就是佛法裡所講的,願意和大傢廣結善緣的人。
獨樂不算樂,眾樂才為樂。當我們能在每個人身上去修慈悲心的時候,就懂得原來廣結善緣成就的是自己的福報。我們學習經典上求佛道,是學到的智慧。那麼什麼是佛?福報智慧圓滿的人就是佛,所以“歸依佛,兩足尊”。
講經的法師們一再提示,要歸依三寶法隨法行,那我們就要養成個習慣,心裡要養成時刻緣念三寶的習慣,可以常常練習。如果有時候會忘記,不妨早晨起來的時候先做個祈願:“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祈願三寶加持,給予弟子智慧和力量,令弟子所發的一切善願悉皆成就,所做的一切事業無有魔障,和眾生廣結善緣、共成佛道!”
到晚上臨睡的時候:“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不管今天有知無知,有意無意,所做的身口意一切不善,我皆發露反省懺悔!”然後,“南無阿彌陀佛”念上十聲,就可以入睡瞭。
我想,我們身心的安頓,可以在生活當中去體驗。
原文標題: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如瑞法師點評|如何安頓身心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如瑞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