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旭法師:享福是消福,受苦是瞭苦
今天跟大傢分享佛教祖師大德經常講的一句話“享福消福,受苦瞭苦”。
世間人對於享福,吃喝玩樂,總認為吃得越好,浪費得越多才顯得自己有錢。佛教並不這麼認為,佛教認為:福是會越享越少,有福是不應該享的,我們應該積福,有苦則要瞭,所以才有修苦行。修苦行的目的就是為瞭瞭苦,若現前的苦瞭瞭,才不會有後面的地獄、餓鬼、畜生之苦。如果我們隻會享福,福一但享完瞭,福報消沒有瞭,後面就會更苦,正如一句古話所講的——樂極生悲。
學佛人應該清楚,自己的福報究竟有多少?畢竟福報是隨時可以享盡的,如果享盡瞭怎麼辦?不是人死如燈滅,不是說福享盡瞭、人死瞭,就什麼都沒有瞭。如果什麼都沒有瞭,人的神識又會去哪裡呢?如果什麼都沒有,我們在清明節還去掃墓、拜山做什麼呢?這個問題值得大傢好好深思的。
我們的神識,即我們常講的靈魂,它是不生不滅的。人的色身,它則是跟隨著主人的業力而轉,有好有壞,所以說它是無常的。比如說你今年身體很健康,兩年後身體就開始不舒服瞭,這就是無常啊!這個色身是有限的,而靈魂則是無限的,它今生借助這個色身,來生又借助另外一個色身,它始終要寄托在一個色身上,才顯現出它還存在。
我們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隻是為現在這個色身要離苦,更是為未來你的靈魂不再受苦受難。怎麼說呢,因為苦是會報在色身上,所以修行人要修苦行就是要受苦瞭苦啊。因為修行人他知道,今生的苦不受,來生還是要受,來生如果還沒瞭,再來生還是要受,這個苦是沒完沒瞭的。要是今生你把苦受瞭,把苦瞭瞭,來生才會得福升天啊。
有這麼一個典故:一位住在寺廟附近的居士,他每天都做豆腐送去寺廟供養出傢人,為瞭維持生計,每天除瞭供養一些豆腐去寺廟,他還會挑一擔豆腐到街上去賣,天天如此。
鄰居都說他:“你這麼辛苦,自己去賣豆腐賺點錢維持生計,這都可以理解,但是你每天供養寺廟的出傢人,沒有見你得到什麼好處,也沒有見你因此而變得富有,更沒有見你的生活過得好些,都沒有啊!你每天還堅持供養寺廟幹什麼呢?”他也不跟鄰居解釋,因為他供養出傢人的目的是為瞭讓他們好好修行,人傢就以為他供養寺廟是為瞭修福報。不過他也不管鄰居怎麼說,還是堅持天天做他的豆腐……
一年一年地過去瞭,歲月不饒人啊,這位居士漸漸地也變老瞭,體力方面也是有點撐不住,但是他還是堅持,年年如此、天天如此,盡管傢裡還沒有富裕起來。有一天早上,他為瞭趕早一點去把豆腐賣掉,天還沒有完全亮,就挑著豆腐出去瞭。由於路還看不清,年邁的他走在田與田之間的小路上,一不小心,摔瞭一跤,摔到溝裡面去把腿給拐傷瞭。
村裡的人看到瞭,很不理解:古人不是講“善有善報”嗎?他天天去寺廟做好事,應該得好報呀,怎麼今天還會拐傷瞭腿呢?但是,不管別人怎麼講,都沒有影響到他的發心,他還是繼續做他的。
又有一次,他照常挑著豆腐去街上賣,由於腿不方便,在半路又摔瞭一跤,這次更慘瞭,在摔倒的時候不小心撞到樹枝上,把眼睛給弄瞎瞭,完全看不見。啊,村裡面的人、鄰居在那裡開始議論紛紛,你看:這個人這麼好,一生沒有做什麼壞事,老實本分,而且天天供養豆腐給寺廟,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呢?腳也拐傷瞭,眼睛也瞎瞭,好可憐吶!但是他還是沒有抱怨,一如既往地發心。寺廟的師父也沒有給他做任何的解釋。
最後一次呢,也是因為他的腿也不方便瞭,眼睛也看不見瞭,又再一次摔到溝裡,這一次就摔死瞭。這位老居士死瞭以後,他的鄰居就有更多的說法,紛紛為他打抱不平:“你們這些師父一點都不慈悲,幾十年來,他一直都在供養你們豆腐吃,今天卻落到這個地步,就這樣摔一跤就摔死瞭!
後面,整個村裡的人開始到處在那裡議論紛紛,傳得沸沸揚揚。就在這個時候,突然聽到空中傳來一個聲音說:“你們不要再責怪瞭,我已經把我三世要瞭的苦都瞭瞭,現在我已經升天瞭!”
當我們不明白的時候,受一點點苦,遇到一點點不順就會抱怨,我們要時時對治自己的心啊。再看看這位送豆腐的老人,死後他之所以能夠升天, 就是因為他幾十年如一日地供養出傢人,讓他們能夠用功修行,他這樣的修,福報累積得就很快,業也消得很快。若不是他的發心恒常不變,他的來生就是一個瘸子的果報,再來生是一個瞎子的果報,再再來生還要挨橫死的果報呢。你看看,他三世要瞭的苦報,今生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努力修善,他得到瞭發心、佈施、修福的供養功德, 三生的果報一生就瞭完瞭,受苦瞭苦啊!
所以大傢要懂得,受苦不一定是吃虧,反過來是賺福報的。一個人,如果一天到晚隻知道吃喝玩樂和享受,他不知道,天天在享福也是天天在消福啊,一個人不管有多少的福,它也是總有享完的時候。就好比你在銀行裡的存款,用完瞭就要透支瞭。
我們生命的福報也是如此——人有定量,命有定數。你的"量"有多少,是你前世修好瞭累積的,有多少今生就用多少,這叫人有定量。如果想讓你的“量”更好的擴大,今生就要好好地努力,要不斷地往你生命的銀行“存款”。
一個人活得越來越不好,就是在告訴你:你的"量"越來越少瞭。當你得瞭癌癥,告訴你,你的“量”已經差不多透支完瞭。要趕緊好好地修啊,讓自己的“量”不斷地增長,有“量”,你才有好的命、好的身體和好的傢庭。
“命有定數”,這個“數”能不能改變呢?可以改變的。你過去生修的“數”,今生通過你的努力,斷惡修善,戒殺放生,它就會不斷地增長。
在佛教有這麼一個典故:有個小和尚,他跟隨他師父在寺廟裡面修行,師父很用心培養他,希望他能夠早日悟道、瞭生死。有一天晚上,老和尚在用功打坐過程中觀察:看一看自己的這個小徒弟修學得怎麼樣,有沒有進步,卻發現小徒弟年紀輕輕,才十幾歲隻剩下七天的壽命瞭。老和尚是明白啊,他知道人的壽命是有定數的,他也沒有辦法改變。
第二天,他把小和尚叫過來,說:“你來我身邊有好幾年瞭吧,有沒有想母親瞭?”小和尚回答說:“沒有。”老和尚又說:“你來瞭這麼久瞭,也應該回去看看你的母親,順便給她報個平安。”老和尚是出於慈悲的心考慮,因為他知道小和尚隻剩下七天的壽命瞭,如果不讓他回去看母親,七天過後,恐怕小和尚與父母見面的機會都沒有瞭。
當時小和尚有點不解:“自從來到師父身邊這麼多年,都沒讓我回傢過,怎麼今天突然叫我回去看望父母呢?”但是既然師父交代瞭,他就隻好聽師父的安排瞭。
在回傢的路上要經過一條山路,當走到半路的時候下起瞭雨。由於下雨的原因,坑坑窪窪的地方都開始積水。小和尚走著走著看見有一窩螞蟻快要被雨水淹沒瞭,出於好心,他馬上拿瞭兩根樹枝在螞蟻窩旁搭接瞭一個架子,它直接可以通往高一點沒有水的地方,這樣一來,螞蟻就可以從樹枝爬往安全的地方。就這樣,他成功地把一窩螞蟻救瞭。
回到瞭傢,小和尚見到自己的父母,對父母說:“我現在一直跟隨著師父修行,很好。今天我回來是跟你們報平安,讓你們放心,今後我還要在師父身邊好好修行。”父母一看,孩子回來瞭,又多年不見,就留他多住幾天,小和尚不好意思拒絕,見父母這麼高興,就答應瞭。七天時間很快就過去瞭,小和尚也終於返程回到瞭寺廟。
第二天,老和尚見到他,很驚訝,說:“你怎麼回來瞭?”小和尚回答說:“我回去好幾天瞭,肯定要回到師父的身邊啊。”老和尚的臉色很沉重,為什麼呢?他想不明白小徒弟怎麼還會活著回來。到瞭晚上,
老和尚在打坐時觀察到,哦,原來小和尚在回傢的路上救瞭一窩螞蟻。一窩螞蟻的數量是成千上萬條的生命啊,結果他的壽命又延續瞭。在這裡告訴大傢,戒殺放生是可以增福延壽的。
很多人雖然是知道命有定數,但是還會去找算命先生給自己看看。我們學佛就要明白:人有定量,命有定數。有福你不要享盡,更要不斷地培福,讓這個福不斷地往你生命的銀行裡進,當你的福報存夠瞭,生命自然就越來越好。
我們來到這裡念佛啊要念明白,你為什麼有苦?苦是因為你前世造的業。想要樂,那你今生就要好好修,受苦瞭苦啊。如果你今生這一點苦都不願意受,不願意瞭,怎麼能跨越來生的苦呢?你要像剛才我講的那個賣豆腐的人,腿摔瘸瞭,還是沒有退心,繼續供養師父們修行;眼睛弄瞎瞭,還是繼續供養,心不變,他就是……今生甘願受這個苦,瞭這個苦,沒有抱怨,把苦瞭瞭就升天瞭啊。
如果說,我今天發心瞭,怎麼還有這麼大的事情發生,就說不念佛瞭,馬上就找不到人影瞭,那你這樣就是沒有真發心瞭!你是不敢面對自己的苦啊!你不願受苦,此生不瞭,往後就要多受罪。
命雖然有定數,但是我們有佛法,若是好好地學,好好地修,它是可以改變的。就像那個小沙彌,他本來在人間隻有十幾年的壽命,但是通過他的這顆慈悲心,救瞭成千上萬條的生命,一下子,他的壽命就延長瞭,命運的坎坷就跨越過去瞭。
大傢在這裡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在跨越你的痛苦啊。不要說,我今天在這裡念瞭半天,又跪又站又繞,腰痛得不行,腿都快要斷掉,下午要好好休息一下。如果連這點苦都受不瞭,那還要瞭多少苦呢。念佛繞佛是眼前的一點苦,把這苦瞭瞭,明天就會越來越好,以後就不會再有腰痛、腿痛。不願意瞭這苦,今天下午休息一下,還不太舒服,明天早上再休息一下……這都是享福消福。當你錢又賺不多,傢庭又不和諧,身體也不是很好,搞到最後是隻剩下煩惱和抱怨的時候,告訴你,你的福報已經消得差不多瞭。
所以我們要有祖師大德的精神,要受苦瞭苦、積福、培福,讓我們的生命具足良好的福德因緣。做一個有福德的人,將來你的子孫後代也會是有福德的後代,也會一代比一代興旺。
希望大傢這幾天下來,不管怎麼樣,安心把一句佛號念好,一點疼、一點痛不算什麼,把苦瞭瞭,每天沐浴在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當中,慢慢地,你們就會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平安!
感恩大傢!
原標題:聖旭法師開示|享福消福 受苦瞭苦
轉自微信公眾號:佛法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