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隨法師:僧團怎麼運作_如何管理僧團
念佛的團隊,在末法時代要生存,就要綜合歷史因緣來思考。出傢人的素質從哪裡體現出來?從僧團的清靜無為體現出來。僧團的狀態可以反映出傢人內在的境界,內心境界高,自我約束能力強的,自然不需要別人去管。
學凈土法門無論到哪裡,都要面對一個共同的問題:僧團怎麼運作、怎麼管理?現在很多凈土僧團可能沒有明確的目標,唯一的目標就是念佛往生。一說起來就是專修念佛,不雜餘行,其他方面則不太明確。
如果團隊裡兩個人吵起來瞭,對錯怎麼評判呢?總得要下結論,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就瞭事,那對的人就不服氣瞭。處理這些事務,就一定要有個標準,這是團隊當中必不可少的。凈土道場可以綜合很多因素考慮。
第一,信仰是根本,總的方向保持不變,以往生極樂為目標。
大傢都念佛、都往生西方凈土,在知見上統一就會減少問題。知見統一,至少在理論上不會發生爭執。都專依善導大師思想,方向一致,“見和同解”。
其次“戒和同修”。一個團隊涉及的面很廣,要保持見和,還得輔助參考一些其他的,一是戒律,一是教理。戒律可以規范一些事相,讓團隊減少人我是非,相對和諧,不過光有戒律會有弊端。很多人學戒學得比較死板,反而是越學戒越煩惱。大傢沒有到其他道場真實地瞭解過,其他道場持戒的人,表面看來維持得比較好,管得也非常嚴格,但是人的內心非常緊張。因為這個要做,那個要做,都是很細節的問題,稍不註意這裡犯瞭、那裡犯瞭,心裡就會很沖突、矛盾。持戒的人如果沒有教理基礎,也不懂得戒律的輕重,就把握不好尺度。
在有為的方式上持戒,不是真正的持戒。後面說到僧人的素質時,會提到這個問題。古人所稱的“啞羊僧”,就是指能夠勉強持戒,但是無法判斷好壞、對錯,沒有智慧明辨的人。現在很多持戒的人也是智慧跟不上,教理跟不上。沒有佛教的理論來綜合、平衡、彌補不能持戒的地方,這時內心是很糾結的。
一個團隊最高目標可以無為而治,但身在娑婆世界要靠大傢自我的修為做到無為而治非常難。
念佛人有一個好處,放下自我,歸命於佛。如果都歸命於佛瞭,我執也就淡化瞭,也可以趣向於無為而治。但這個“無為”不是靠修證,是靠信仰。信仰純正的人在一起,整個團隊信仰就純正。教理基礎好,團隊相對也好管理,每個人把自己管好瞭,整個團隊就就清凈瞭。所以要達到無為而治,凈土團隊相對有優勢,雖然我們個人達不到聖人境界,最起碼通過凈土信仰、往生決定的優勢,可以收斂一些,可融到佛光當中,淡化自我。
往生決定的人,想到自己已入聖人之列,不是一個普通凡夫,是極樂世界的一份子,就要有極樂世界的表現,表現出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的精神。
“若念佛者,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傢。”
講得挺好的,習氣毛病卻一大堆,那是人中芬陀利華嗎?如果能表現出人中芬陀利華的狀況,也可以達到無為而治。
我們要以往生之後的行為來觀照自我、要求自我,不能說我都往生決定瞭,還保留凡夫習性,到瞭極樂世界,貪嗔癡還要留著。到瞭極樂世界的人已經不是凡夫,行為完全改變瞭。現在往生決定的人,應該想到我已入聖人之列,是極樂的嘉賓,與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勝友。觀音菩薩做到的,我能不能做到?是不是應該效法學習?這樣一想,就有標準有規矩瞭。
第二,以有為做輔助,靠有為來管理,戒律、規矩是輔助。
任何一個團隊,不要隻看表面,規矩在團隊裡面屬於輔助位置,不是正位,可能很多人不懂這一點。如同國傢的法律,在國傢層面並不居正位,它是居於輔助位置,國傢的方向才是正位。比如中國要復興,這是它的正位,法律是來輔助完成這個目標的。
世間的法律如此,佛門的戒律也是一樣的。
佛門戒律目的是什麼?是要防止過失,減少貪嗔癡,而佛法的目的是要解脫生死大事。解脫生死大事、成就佛道是正位,如果把戒律當正位瞭,那就顛倒主次瞭。很多人在持戒時,可能認識上有誤區,以為戒律做到瞭,有功德瞭,可以解脫瞭,這個方向就反瞭。戒持得好未必能解脫,因為戒律在未證果之前的持守是有為之法,還需要定、慧才能解脫。
《觀經》“三福”裡面有一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屬於“戒福”——福報,不是解脫之因,是人天善法。持戒到什麼程度可以解脫呢?如果通過持戒可以達到斷煩惱——斷見思惑,自然具足定慧,可以證羅漢果位,這個時候可以解脫。如果單純持戒,沒有斷煩惱,就隻是福報,還是有為之法。
寺院、團隊裡面,戒律、規矩、管理,都是居於輔助位置,是輔助不正的人,歸於正位。團隊裡有些人的行為會障礙大傢,就需要規矩來把他扶正。
規矩是給不守規矩的人定的。守規矩的人,可以把這些觀念丟到一邊,不用管它。事相上不違背,內心則不掛懷,自己過你的生活,清凈自在無為,別人不會幹涉你,不會管你,你也不影響他人,不影響團隊,這是最難得的。
僧團的好處就像叢林一樣,會長的樹,拼命地猛長;不會長的樹,在下面躲起來瞭,在陰暗的地方、角落裡面生存。
個人如果會生存,在僧團裡面就有你的生存空間,在無為自然的狀態下,自己走自己的路。不能守規矩的人,就要接受團隊的管理。因為你障礙瞭別人,妨礙瞭別人的修行。
曇鸞祖師有句話:“無顧惡人,破他勝德。”這種現象在難行道有,在易行道也有。
你在念佛,別人來破壞;你想清凈,想修學,有人在旁邊幹擾,這也算是“無顧惡人,破他勝德”。雖然不影響往生,但也是學修上的障礙。
不服管的人素質已經很差瞭,隻能降低到最低標準,用懲罰的手段,甚至是遷單來處理。
遷單是佛門裡面最嚴重的懲罰,再也沒辦法包容瞭,就隻能遷單。能包容的,還可以懺悔,接受僧團的懲罰,還能夠容忍一些行為,哪一天不能容忍瞭,可能就被遷單瞭。所以要知道,制度是針對特別不守規矩的人而定的,是為瞭保障團隊和合,成就大眾。
既不犯規矩又能獨立自由,就超越制度瞭。猶如孔子講的一句話:“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可以隨心所欲,但又不犯規矩。
僧團的和合從哪裡入手最好?就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隨心所欲的地方就是個人成長的空間,可以隨心所欲地去發展自我,但又不妨礙規矩,在團隊裡面大傢能和合共住,彼此無礙。
在末法時代,我們是凡夫眾生,習性毛病很多,更要約束自我,可以慢慢地適應並接受團隊的管理,然後形成習慣與自然。如沙彌早期都很調皮,受瞭大戒之後回來就規矩一點瞭。慢慢對戒律學習瞭解之後,又收斂一下,這是逐步收斂、成長的過程。
佛門最大的特點,就是允許人在不成熟、有問題的情況下,慢慢完善自我,改正自我,這是僧團的意義所在。末法時代雖然整個佛法衰敗,但僧團依然還有價值。一方面要從負面的情況看到僧團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僧團的作用。末法時代有多長時間?一萬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為什麼末法時間還能維持一萬年?雖然此時人的素質差,但隻要有道心,有追求解脫的心,有為佛法的心,還能生存下去,還能起正面的作用,還能讓佛法在世間立足,給眾生帶來希望,這是僧團不可思議的地方。即使是一個凡夫組建的團隊,也能讓佛法住世,世間人還需要!
當然,這有背後的力量——佛、法的力量,佛、法還能讓末法時期的僧團在世間發揮正面作用。
所以,我們生在末法時代,不用妄自菲薄,覺得我是凡夫,無能為力。依然要有信心,隻要出發點正,認識上、觀念上保持正確,縱然末法時代“有教,無行,無證”,但隻要有教就行,有教就有依靠,行做不到,證做不到,還有教在,這就是佛法的生命。讓眾生從教法上看到希望,這樣的僧團就發揮瞭正面的力量,就是以佛的光芒來引領眾生。
凈土法門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人人都需要,人人都可以蒙光攝取,如果凈土僧團在管理團隊的過程中,把凈土法義暢顯出來,這就是末法時代的正法,也是凡夫可以做的“佛事”!
前面講瞭僧團管理幾種模式,看似各自不同,實質上可以上下連貫,由無治到勉強,由勉強到自然,由自然達到有為的治理,再通過信仰、理論的建立,最後向無為的目標靠近。
《僧的意義與守則》(七)
2019年9月講於木魚山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法寶之音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