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如瑞法師:培福惜福善用心,身心康健利眾生!
時間:2020-02-15 16:56:5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烏雲遮不住太陽,困難隻是暫時的。讓我們保持陽光的心態,等待風雨後的歡呼!
今天談談:惜福。
1936年初,弘一律師在南普陀寺佛教養正院開示教導青年佛教徒應註意四項:惜福、習勞、持戒、自尊。
弘一律師這樣解釋“惜福”:“‘惜’是愛惜,‘福’是福氣。就是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我記得從前小孩子的時候,我父親請人寫瞭一副大對聯,是清朝劉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掛在大廳的抱柱上。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我的哥哥時常教我念這句子,我念熟瞭,以後凡是臨到穿衣或是飲食的當兒,我都十分註意,就是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掉。而且我母親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當時時小心,不可損壞或污染。這因為母親和哥哥怕我不愛惜衣食,損失福報啊。”
我從中受益良多,同時也感觸頗深:知道不難,但行起來就不容易瞭。
佛教講因果,正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一個人的福報從何而來?是從過往修行善法而來。如《吉祥經》中教導:親近有德者、孝養父母親、佈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恭敬與謙讓、知足並感恩……自古能成就大事者,皆是有福之人。若損人利己、驕橫跋扈、奢靡貪婪,則會耗損福報。沒有福德不堪載物,很多事情付諸東流,終將一無所成,甚至折壽等。正如古人“魯君子”左丘明所雲:“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
有偈:
培福惜福善用心,
慧作舟船當自珍。
萬事皆以慈心應,
身心康健利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如瑞法師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
4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