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凈宗法師:念佛人應如何學祖師_念佛是否必須“念念不舍”?(視頻)

凈宗法師:念佛人應如何學祖師_念佛是否必須“念念不舍”?(視頻)

時間:2020-02-17 16:57:3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念佛人應如何學祖師?

說“念佛決定往生,那為什麼善導大師冬天念佛都要念出汗呢?”你們知道這個傳記的故事嗎?這個傳記的記載,善導大師冬天念佛要胡跪合掌,渾身都出汗,這是不是也在修一種功夫啊?不是這個意思,這是祖師的根器,善導大師本身就是這樣的根機,他就能做到這樣;並不是說要求我們也這樣做,他也沒有要追求某一種功夫,達到某種程度去往生,沒有這樣;他很多地方的解釋都說得很清楚,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乘佛願力,決定往生。

念佛人應如何學祖師?是否必須“念念不舍”?(視頻)

我們要依據善導大師的教導,同時,關於冬天念佛出汗,我們一般的理解“大概念得很辛苦吧!念得很累吧!所以出瞭汗。”不是那樣的,大師念得很舒服的,冬天雖然很冷,大師坐在那個地方,他有三昧定境嘛!再冷的下雪天,大師還是可以出汗,很舒服,整個身體的運行,毛孔都很舒張,不會是我們掄大錘子幹大活那樣,累得哼哧哈哧地出汗,他坐在那裡是很舒坦的,不要那麼理解。另外也有人說“身教重於言教,善導大師這麼做,我們也這樣做,他就在教導我們這樣做,這樣才符合念佛的行儀”,這話也是不正確的,是誤解,這是隨根機;如果你是這個根機才行,不要冒充祖師,祖師冬天出汗,你也出汗,你出汗試試,你是累的;祖師念佛出光,你出得瞭嗎?所以要按照我們的本分來做,要腳踏實地,我們可以向往,但是不要把這頂帽子往自己頭上戴。

我上次說過瞭,你窮人,你傢裡有多少米,兜裡有多少錢,按照你的米和錢來安排你的生活,不要冒充富人,你冒充富人過一天富人的日子,就要過一年窮人更餓的日子,是不是這樣呢?凡夫就按照你的根器所做到,不要裝假,實實在在就好瞭;不要裝聖人,不要裝祖師,你是什麼樣就什麼樣,這樣來念佛就可以。凡夫裝一天聖人,剩下來的多少年就更凡夫瞭,更造業瞭,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我不是鼓勵大傢故意要發脾氣,隨便暴露我們凡夫的習氣本性,不是這樣,是說我們要實在,修行一樣要實在。

當然,祖師這種行持是不可以思議的,但是他不以這點來要求說“你們必須都像我這樣做到才可以往生。”根本沒有這樣的話,如果這樣的話,阿彌陀佛不要發願,阿彌陀佛兆載永劫修行是怎樣的難行苦行?說他的身教勝於言教,那你也和阿彌陀佛一樣去做吧!做得來嗎?他沒有這樣說,隻說“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祖師都很慈悲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當然對祖師來講也無所謂嚴不嚴的問題,因為他的根性就是這樣,他念佛就如此。也講到善導大師持戒很精嚴,我們當然很贊嘆,也願意追隨,但是也要實在,不要裝,這話怎麼說呢?要學習祖師大德那種精神、內涵,不是說我們外表上強行模仿。

善導大師的根本精神就是機法兩種深信,這是他內在的生命本質,深信自己是罪惡凡夫,深信彌陀的救度,這個是我們應當學的,也是善導大師教我們應當做的,而且也是我們做得來的;如果把這個放到旁邊,說“善導大師在那裡胡跪合掌,我也去胡跪合掌。”你胡跪合掌半個小時腰就酸瞭。

動畫:善導大師的故事念佛是否必須“念念不舍”?

念佛人應如何學祖師?是否必須“念念不舍”?(視頻)

“念念不舍為念佛人本分之意樂,精勤持名可隨人根機為勸”,還是要勸,但是這個“念念不舍”怎麼理解?這是我們念佛人本分的一種趨求,我們內心有這種目標,有這種心願和趨向。因為我們既然念佛,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這個作為我們人生的根本目標,根本的目的和根本意義,那麼心心念念之間,總是往這個而去。不過由於我們是凡夫,還有世俗的生活,種種煩惱的習氣,所以我們未必能夠做到白天晚上都不休息,念念從來不忘記,不會這樣。

不過,總之我們念佛人內心裡的主觀願望,總希望說:“我能夠時時念到佛”對不對?沒有誰說:“我可念可不念,我忘記算瞭”,那個根本就不叫念佛人;你既然願生西方極樂世界,既然歸命阿彌陀佛,投靠阿彌陀佛,是我們希望心心念念都思維阿彌陀佛,想達到這個目標,而為達不到這個目標而苦惱,並沒有說:“我不想達到這個目標”,那你為什麼覺得苦惱?因為你想要這個目標。就像我們想掙錢,心心念念都想掙錢,可是掙不到大錢,正為這個而苦惱呢!哪有說給大錢不要的對不對?就我們都希望念念不舍,但是,由於是凡夫還做不到,而感到苦惱,所以他內心裡邊總之是希望這樣子,這是“意樂”。

從他的主觀願望本來這樣,那我們也可以隨著行人的根機來勸。什麼叫“隨根機來勸”呢?就說這個“精勤持名”,它上不封頂,下不封底,達到什麼程度叫作“精進”呢?上面沒有頂,你再怎樣地精進,你一天念十萬聲佛,也不算多;下不封底,有人報告我說:“我初學念佛,我每天隻念五聲”,還有跟我講念五聲的,一般的說念十聲最起碼還是一個整數,對不對?他跟我報告念五聲,我一聽之後,他說:“行嗎”?我說:“行”。他真的一天能念五聲,還不錯呢!慢慢念下去,就會有進步,所以下不封底。

如果有人再申請說:“師父我每天念一聲行不行?”那也行,那怎麼不行,因為他以前是不念佛的,他現在居然每天念一聲,而且當作一門功課,他就比以前精進太多瞭對不對?你說“不行”,“不行,那我不念瞭”對不對?說“不行”,不行,他不念瞭。所以有人要叫我定,我就很麻煩;前幾天我送瞭兩個計數器給兩位蓮友,他說:“師父,你幫我定個數字,你定多少,我完成多少。”這任務就交給我瞭,我就麻煩瞭,他既然這樣說,那我定多一點的話,他完成得多,那更好啊!但是我又發現,萬一我定多,他完不成幹脆他就把它扔掉瞭,那怎麼辦呢?後來我就定瞭兩個數字,我說:“一個是五千,一個一萬;一天念五千叫及格,如果達到一萬那叫優秀,這兩個數都可以”。這樣的話,他覺得可上可下;如果達到一萬,往上走,那當然我的本意是讓他念多一點,又怕他退墮,搞個五千,押寶。這樣他也不至於說違背瞭跟師父之間的約定,他也感到很安心,不然他很苦惱啊!你給他定個一萬,他一看“我今天念瞭八千”,沒達到,明天念七千,後天變六千,到最後他就不來瞭,見我都不見瞭;因為一見面,問他:“你一萬完成瞭嗎?”他不好意思,這樣他內心裡面就退瞭,給他定個五千,如果他當時嘴巴要咧一下,我一看不對勁,可能有點高,我就立即要後退:“三千也行”;我一看,他還覺得可以,我就沒有講三千瞭。所以你要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隨他的根機來勸,隨人根機為勸念佛,我們去勸人傢也要這樣子看情況。

“往生之前,未脫罪累,精勤念佛,能滅罪障,少煩惱,走時自在,何樂不為。”這是就多念佛的好處和利益,你隻要還沒到凈土之前,你都會被在這個世界的業障、罪苦所拖累。你少吃一頓,就會感到餓;少一件衣服,你會感到冷;生老病死總是免不瞭的;人事不和有時候吵吵鬧鬧也是難免的;一根刺紮到你的腳板底,你就會痛得哎喲亂叫,有種種的苦惱。如果你能夠精進念佛,則會得十方諸佛的護念,內心得平安,能夠滅罪障,內心的平安是最大的福報,所以講“平安是福”。

問你念佛得什麼好處?如果你得瞭“平”、得瞭“安”,那真是太恭喜你瞭。一個人即使富有天下,內心不平、不安,他如坐針氈是不是?晚上睡覺都睡不著,內心不平安、苦惱,有那麼多錢有什麼用?那麼多錢都是問你討債的,那麼多錢都開口講話瞭:“某某大富翁,你要來照顧我,你不照顧我,能行嗎?不照顧我,我就要走瞭,離開你瞭。”大富翁一聽要離開他,不行,趕緊來照顧它。所以,這錢就像孩子一樣,它在那裡講話:“你要來看我,要照顧我,不照顧我,我走瞭。”它走瞭,你就不是大富翁瞭。多念佛能夠滅罪障,少煩惱,這個大傢可以試。

總之我們多念佛、多聞法,多念佛心地會越來越調柔,業障就會越來越少,因為你念佛瞭嘛!你跟佛一個鼻孔出氣,跟佛一樣慈善柔軟,你業障自然就消除瞭。為什麼會有業障?一個是我們過去的罪業所感,一個是我們現在的心性堅硬、堅固、不柔順,你抗拒,你不調伏;雖然過去的罪業已經造瞭,我們沒有辦法,但如果現在我們心地柔順,調伏的話,那業障也就很快地消除瞭,那麼這些在念佛當中,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走時自在”,那更是需要的啦!如果一個人,雖然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你信願堅定,肯定可以往生的,但如果你念佛不是那麼回事,每天煩惱還是很多,妄想很重,世間的事情盤算太多,那走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太自在。如果希望走的時候很自在,那現在世間的事情,就要能夠看得開一些,就能夠放得舒坦一些,有也可,沒有也可,就能很隨順,然後多念佛,以念佛為我們的根本行持。這裡面當然說起用功起來,或者說細微的地方是比較微細的,這裡我就不多講瞭。

總之多念佛,就有種種的好處,就是初機的人,他不太能感受到念佛有這麼多的好處,他就感覺到:“念多瞭,我心裡憋,那我要歇一會。”因為他的心,很嘈雜、很動蕩,而念佛本身是靜的,這樣他一下適應不瞭,適應不瞭怎麼辦?慢慢適應,好,你可以歇一會,沒關系,好,轉過來,再來念,慢慢就適應瞭。所以念佛覺得很喜歡,覺得是一種愛好,這樣你就不會覺得是個累贅。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