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恩施玉露是什麼茶_恩施玉露茶的由來與制作工藝

恩施玉露是什麼茶_恩施玉露茶的由來與制作工藝

時間:2020-02-18 16:53:5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恩施玉露茶介紹

恩施玉露屬於蒸青綠茶類,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保存下來的蒸青針形綠茶,主產於湖北省恩施市芭蕉鄉,由藍耀尚創制於清康熙年間,其加工工藝沿襲唐朝的蒸青制茶工藝。恩施玉露曾稱“恩施玉綠”,在恩施方言中,“露”與“綠”同音,“玉綠”漸漸演變成“玉露”。

恩施玉露是什麼茶?恩施玉露茶的產地與特點

恩施玉露形似松針、條索緊圓光滑挺直,具有色澤翠綠、湯色碧綠,葉底嫩綠、飲之鮮爽甘醇的“三綠一爽”特性,茶葉吐露清香,化為松針的形狀是恩施玉露茶最為標志的特點。曾先後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和湖北省第一歷史名茶,收獲贊譽無數。2018年4月28號,在武漢東湖,習近平主席接見印度總理莫迪的時候,選擇瞭“恩施玉露”和“利川紅茶”,這對整個恩施的茶葉起到瞭推動作用。

恩施玉露是什麼茶?恩施玉露茶的產地與特點

湖北恩施位於北緯30度武陵山與巫山交匯處,這裡茶葉茂密、氣候溫潤、硒資源豐富,是世界茶葉原產地之一。恩施制茶歷史悠久,西周有“武王伐紂,巴人獻茶”之說。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有著“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的描述,如今,兩人合抱的茶樹雖已難覓蹤跡,但百年以上樹齡的茶樹隨處可見。

恩施被譽為“世界硒都”,硒被譽為生命的火種,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也是對植物有益的營養元素,但硒的分佈極不均衡,中國有70%以上的地區缺硒,恩施則具有世界上唯一獨立的硒礦床,茶樹是天然富集硒能力較強的植物,而飲茶則是最便捷的補硒渠道,恩施玉露也因之成為追求健康的飲茶愛好者的選擇。

恩施玉露茶的由來起源

恩施玉露是什麼茶?恩施玉露茶的由來起源

恩施玉露於1680年由恩施土傢族苗族自治州芭蕉鄉黃連溪藍姓茶商始創,迄今為止已有三百四十年的歷史。貴州思南的藍氏傢族世代以茶為業,康熙年間,藍傢小夥藍耀尚青梅竹馬的心上人因傢境拮據舉傢搬遷到鄂西,貴州與湖北遠隔崇山峻嶺,卻阻不斷兩顆相愛的心,小夥不顧險阻,跋涉千裡,終於來到恩施芭蕉南鄉,與愛人喜結連理。

兩人在山壑密林間起早貪黑,勤耕苦耘,小夥更將傢族世代從事茶業的經驗帶到瞭這裡,開田種茶,壘灶制茶,藍耀尚從飯甑上得到靈感,采用當時已經不為人所用的“蒸”的方法制茶,初次成品外觀雜亂毛糙,但是沖泡時湯色葉底嫩綠明亮,入口清香甘醇。後來經藍耀尚多次技術改造,這種工藝於1682年正式定型,這就是恩施玉露茶最早的緣起。

1686年,據《清一統志》記載,恩施“玉綠”因其工藝精湛,量少而精被征為官衙禮品進貢到朝廷,獲當朝皇帝“勝似玉露瓊漿”之盛贊。

恩施玉露是什麼茶?恩施玉露茶的制作工藝

恩施玉露茶的制作工藝

恩施玉露加工工藝復雜,費時費力,長期以來,恩施玉露並沒有廣范圍傳播,甚至曾經有一段時間從市面上消失。1938年,中國茶葉公司建成恩施實驗茶廠,湖南長沙人楊潤之出任廠長,正式將“玉露”的工藝固定下來,這項技藝傳承變為公開化,“玉露”生產由一傢變為多傢,不再是獨傢壟斷,也不再是一地生產。而隨著幾百年間恩施玉露的聲名愈盛,鄂西茶業的發展與進步,玉露的制茶工藝也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制作流派,產品也是五花八門。

恩施玉露是什麼茶?恩施玉露茶的制作工藝

恩施玉露國傢級傳承人楊勝偉在歷代傳承,各傢有別的制茶方法基礎上,開始瞭一項系統工程,對恩施玉露茶的制作技藝進行統一規整和標準化梳理,年復一年,他一再探究從采摘到殺青、揉捻、整型上光等每一個環節中每一處細節,對茶葉成品所產生的影響和其間的原理,並時時親身試驗、揣摩,經年累月下來,他的手上磨出瞭沁著茶色的老繭,《茶葉生產與初制》《制茶學》《恩施玉露》,一本本飽含份量的茶葉專著也隨之糅和成型。其中《制茶學》更成為如今恩施玉露茶制造工藝的標準范式。

恩施玉露的傳統制作頗為講究,分為蒸青、揉捻等七道工序。機械化加工工藝分為蒸青、揉捻、做形等15道工序。而它的制作最講究的就是蒸青工藝,相比炒青,蒸青工藝保留瞭較多葉綠素、蛋白質、氨基酸、芳香物質等,用蒸汽殺青可以帶來更純粹的綠色和鮮美的口感。蒸汽殺青的目的就是為形成玉露翠綠的色彩,碧綠的湯色和嫩綠的葉底做奠定基礎。恩施玉露的湯色和葉底好不好都在殺青這個關鍵,殺青過瞭湯色和葉底會變黃,隻能在青稍微除掉,這時候的茶葉泡出來湯青葉綠,這是第一個講究。恩施玉露的第二個講究就是搓制環節對於溫度的把控,殺青後的茶葉在土爐上進行手工搓制,溫度把控全憑制茶師傅的經驗和感悟。

恩施玉露是什麼茶?恩施玉露茶的制作工藝

恩施玉露原茶采摘標準,過去講究一尖二葉,如今采摘標準更為嚴苛,追求一葉一尖。采摘回來的鮮葉先要攤晾靜置,將已攤放約六至八小時,青草氣息略散的鮮葉薄薄一層均勻地鋪進木屜中,以140°c至200°c的溫度蒸制40到50秒取出,蒸籠使用無味,不易變形的杉木制成。蒸青後的鮮葉進一步散去青草氣,葉面褪去光澤變為暗綠,葉質柔軟如棉。熱騰騰剛出屜的茶葉,葉表水分增加,溫度升高,此時需要馬上扇幹水汽,將溫度在短時間內降至常溫,防止葉片發黃,茶湯渾濁,茶香熟悶,這一門玉露茶所獨有的工藝一直延續至今。

將茶葉放在140°c左右的焙爐上炒制,進一步蒸發水分,為揉捻和造型做準備,行話稱為“炒頭毛火”。茶葉高拋抖散,茶人的動作輕快均勻,通過不斷地收攏、抖炒,再散開,茶葉的水分進一步揮發,直到葉色暗綠,手捏茶坯時即不粘手也不粘連成團便可以下爐冷卻。

揉捻,通過雙手的反復揉搓,破壞茶葉的細胞壁,流出的汁液與空氣充分作用,促進瞭茶葉中諸多有益物質的轉換和氧化,玉露獨有的口感和香味由此形成,這手中的寸勁不能多也不能少。焙爐穩定在90°c至100°c,迴轉揉,將散茶攏成茶團,雙手捧握,以掌心的剛柔之力一左一右、一前一後、一分一合、一推一勾,巡轉往復、行雲流水,除瞭單人操作的迴轉揉,更大力量的揉捻需要四人相對而立,將茶胚均勻堆積成不到一掌寬的長柱,茶人相向而握,松散的茶胚似乎突然有瞭樹幹般堅實的觸感,你進我退,你推我收,茶柱在協調統一的動作下,每一顆茶葉都得以揉捻得更加緊實、規整。迴轉揉與對揉交替進行,茶人適時檢查,解開團塊再揉,直至絕大部分茶葉形成條索。揉捻的茶葉在焙爐上再次大幅度左右推鏟,進一步蒸發水分,經過“鏟二毛火”,茶葉條索被揉細、卷緊,開始顯現出如墨玉般的光澤。

恩施玉露是什麼茶?恩施玉露茶的制作工藝

標準的恩施玉露成品茶形筆直如松針,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條實緊索。達到這一要求還要經過整形上光工序。懸手搓,根據搓條人手掌大小取量,雙手相對相向揉搓,茶葉經過揉捻和二毛火後,形成的彎曲條索在茶人手中有規則地同向轉動之下慢慢伸直展平,漸漸有瞭挺直的外觀。依托搓,借用焙爐溫度和茶人手力,將懸手搓後初具挺直外觀的茶葉進一步搓直理順,摟、端、搓、紮,各種技巧嫻熟轉換,力道由輕變重,再變輕,條索在規整嚴謹的工藝之下,水分進一步喪失達到九成幹,茶葉筆直光澤的外形也得以鞏固。茶吐露出清香,變為松針的形狀,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恩施玉露是什麼茶?恩施玉露茶的制作工藝

在制茶主要倚靠手工的年代,玉露茶雖然聲名在外,卻是一捧難求。常有全國各地鐘情茶文化,瞭解玉露歷史的愛茶人慕名來到恩施求購茶葉,卻因為茶葉產量實在太少,不是苦尋不到,就是價格不菲令人咂舌。楊勝偉標準、規范化的茶葉制作流程的確立給茶葉量產帶來瞭無限可能。

本世紀以來,恩施市開始重視恩施玉露傳承人的培養,近十多年來,已經培養瞭200多名恩施玉露加工技藝傳承人。恩施玉露的制茶技藝幾經興衰,最終被一代代茶人傳承下來,成為一項制茶絕技。隨著科技的發展,恩施玉露的制作逐漸引進機器,傳統手工程序被大大縮減,制茶效率上升,茶產量也跟隨提升。

恩施玉露是什麼茶?恩施玉露茶的制作工藝

2007年,恩施市將恩施玉露作為城市名片來打造,恩施玉露的品牌價值逐漸凸顯,名氣越來越大。2008年,剛成立的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正式向國傢工商總局商標局提出“恩施玉露及圖”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註冊申請,然而卻被告知已經被外省公司註冊,在與對方數次對薄公堂之後,恩施玉露茶產業協會贏瞭官司,玉露品牌重新歸屬恩施,目前隻要爭得協會許可就能生產恩施玉露,這使得恩施玉露通過不同的渠道走向全國,乃至於其他國傢。日本有國產“玉露”,但恩施玉露仍然在日本受到歡迎,被看作茶中奢侈品。

2010年以來,恩施玉露先後獲得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最具發展力品牌,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榮譽稱號。2015年,恩施玉露被湖北省商務廳授予“湖北老字號”榮譽。

中國茶,隨盛唐時的禮佛之事一道東渡日本,南宋咸淳年間,日本高僧大廣心禪師又將彼時盛行的佛教茶儀和“抹茶”制法帶回國,以蒸青綠茶為靈魂,唐朝茶儀為基礎的日本茶道由此在扶桑之地花開別枝,歷經近千年,繁盛至今。

自明朝之後,炒青制茶技藝在華夏大地被廣泛普及,逐漸取代瞭歷史更為悠久的蒸青制茶,茶文化在中國飄香千年,而始於唐朝的蒸青技藝如今卻在中華大地上難尋蹤跡,反而要轉向沿襲唐朝茶儀的日本去求證尋根。

恩施玉露在今天不僅僅是清香萬裡,為國人所鐘情的茗茶之一,更成為中國傳統蒸青制茶工藝少有的鮮活例證。守住蒸青,守住千百年來由茶而生的文化之魂。恩施玉露這一縷清香悠悠然飄蕩於天地山林之間,紐帶瞭古法技藝與改革新篇,通達瞭人與自然相依相存的秘境,更穿連瞭一衣帶水,彼此守望的古與今。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