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瑞法師:八風不動心,將心與“阿彌陀佛”融合在一起
感恩我們的國傢采取有效嚴控疫情的措施,走到今天來之不易。我們仍須堅持,“咬緊牙關,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心系天下,保護自己。
今天來談談:八風不動心。
蕅益大師在《示養德》中雲:“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鬱失措。”人之一生,得意、失意、高峰、低谷,在所難免,皆需以平靜的心態來面對。得意時,萬不可驕奢浮躁,得意忘形;失意時,亦不可自暴自棄,甘願沉淪。
若在志得意滿時能保持淡然,此乃成熟。老子曰:“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這是聖賢之輩虛靜恬淡、無思無欲之心境,以及無執無著、怡然自得之神態。它形象地解釋瞭“得意淡然”。
窘迫困境之中若能處之泰然,則為胸襟。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這是在講述周文王被商紂王關押後,能在牢獄中作出《周易》;孔子在周遊列國時遭遇種種困厄,在彼環境下依然寫出《春秋》。這兩話深刻地詮釋瞭“失意泰然”。
《吉祥經》中有一偈:“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污染,寧靜無煩惱,是為最吉祥。”此中“八風”是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逆。之所以稱為風,是因為這八種法能煽動人心,令生貪愛、執取或厭惡、憎恨。如果能夠依佛之教法精勤修習,培養起敏銳之智,如是瞭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不會被此“八風”煽動生起煩惱,內心始終保持自在、寧靜,這是最吉祥的。
修習念佛法門的道友也可以做這樣的嘗試:不管遇到什麼境界,都要系念“阿彌陀佛”這句聖號。風來是阿彌陀佛,雨來也是阿彌陀佛;利來是阿彌陀佛,衰來還是阿彌陀佛;毀來是阿彌陀佛,譽來仍是阿彌陀佛……就這樣,將自己的心與“阿彌陀佛”完全融合在一起。如此,當下就能體驗到:“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有偈雲:
得失之心處事難,
不得不失自坦然。
回歸無求心自在,
原來心安一切安。
南無阿彌陀佛!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如瑞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