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法師:不敢受戒是什麼原因?
有一些居士已經學佛很多年瞭,但是不敢受戒,什麼原因呢?
第一個是認為受瞭戒就沒有自由,受到約束。是不是受戒就會增加我們的束縛呢?其實不是。應該說我們能夠真正地持好五戒才能夠得到廣大的自由。
我們冷靜的想一想,凡是那些觸犯刑律,或者身陷牢獄,失去自由的人,他們的罪歸根結底都是犯瞭五戒。
比方說傷害其他人、殺人、毀容,這些都是犯瞭殺生戒;貪污、侵占、勒索、偷稅漏稅,這些都是犯瞭偷盜戒;誹謗、作偽證、或者背信棄義,這些都是犯瞭妄語戒;吸毒、飲酒,這些都是犯瞭飲酒戒。所以說因為犯瞭極重的五戒就失去自由。
我們也就可以明白,真正能夠瞭知五戒的內涵,並且守持好清凈的五戒才有真正的自由,應該說五戒的真義就是自由。
我們因為受持好戒法,所以現世就能夠歡喜自在,就能夠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並且我們的傢庭更和睦。將來我們也因為持好五戒,所以能夠超出輪回。
還有一種因素,有些人是學佛不敢受戒,他就有一個誤解,認為說:“我受瞭戒,萬一犯戒的話要墮地獄。”所以很害怕,就不敢受戒。
佛陀住世的時候,比丘尼裡面有一位神通第一的,叫做蓮花色比丘尼,她證得果位以後,就勸導很多的女眾出傢修行,受戒。然後那些人就跟她說:“我們不敢受戒,因為受瞭戒以後,犯戒的話要墮落。”
蓮花色比丘尼就給他們開示說:“寧願受戒,因為宿世的業力犯瞭戒,然後再去懺悔,這個就要好過因為怕犯戒而不受戒。”我們受戒以後,縱使犯戒,因為有慚愧心,懂得懺悔,所以罪業會減輕,還有將來得度的機會。
如果不受戒的人,他犯瞭戒不知道懺悔,罪業會越來越重,所以會沉淪到三惡道中間去,所以寧可受戒而犯戒悔過,也不要不受戒。並且我們如果能受戒,那個解脫的種子就種下來瞭。
還有一重原因,有些人說:“這樣子的話,我也盡量做到五戒的要求,但是我不受戒。”這個跟好好的受持五戒有什麼不同呢?
如果是我們不肯受戒,但是會按照五戒的要求去做,比方說不殺生,如果你沒有受戒,也做到瞭不殺生,隻有在逢源對鏡的時候你才有功德。
你傢裡的人買一條活魚回來,然後你說:“我雖然沒有受戒,但是我不殺生。”這樣子的話,你在遇到這個環境才有功德。
但是我們如果受瞭五戒,得到瞭無作戒體,而這個無作戒體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所以我們受瞭五戒以後,不管有沒有遇到那個環境,隻要不犯,我們的功德都在日日增上,日日增長,所以一定要發心受持戒法。
並且五戒是一切世出世間諸善戒法的根本,受持五戒能夠破貪嗔癡煩惱:
我們持不殺生戒就是破嗔恚的煩惱;
持不偷盜、不邪淫戒是破貪欲的煩惱;
持不妄語戒是破愚癡的煩惱;
持好不飲酒戒是能夠消除放逸;
所以受持五戒是近報人天,遠證佛果。
不飲酒戒是屬於遮戒。因為飲酒這種行為本身並不一定是罪惡,也不違反國法,但是如果飲酒失去理智,它就會成為一個作惡的助緣。失去理智後果非常可怕,佛法是智慧的教導,所以我們要保持理智就要受持不飲酒戒。
龍樹菩薩在《親友書》上說:“猶如萬物依大地,一切功德依於戒。”我們隻有非常紮實地打好戒律的基礎,佛法的深廣功德才能生起來。
——恭選自大願法師《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學記
原標題:大願法師:不受戒的人會犯戒嗎?
轉自微信公眾號:菩薩雲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