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轉折第11集分集劇情
偉大的轉折第11集分集劇情介紹
博古李德被眾人痛批 毛澤東成中央新領導者
毛主席在會議上批評瞭博古有錯不肯承認,他認可瞭博古也確實對自己的錯誤痛心疾首,但眾人都不肯原諒支持他。每次反圍剿,紅軍與國民黨的兵力對比懸殊,基本是十比一的對比,博古不否認紅軍的兵力少於國民黨,但他認為以少勝多才是如今軍隊戰鬥的典型。毛澤東分析博古錯誤指揮紅軍的原因,提醒博古犯瞭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瞭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而且還不願意改正過來,這才是最可怕的。
毛澤東分析瞭博古犯下的三大錯誤:激進主義,保守主義,與敵人硬碰硬。導致犧牲瞭許多戰士,彭德懷心痛逝世的紅三軍團的戰士,為死去的戰士感到惋惜。毛澤東分析逃跑主義,紅軍戰士們為瞭運送一些不重要的東西,在路上丟掉瞭性命,歷經南昌八一起義後,紅軍在井崗山建立瞭小小的根據地,就在一年後,紅軍在廣昌和贛州戰役中遭受慘重失敗。李德見毛澤東專挑紅軍失敗說事,情急之下搬出蘇聯紅軍成功的案例,反駁毛澤東的觀點。王稼祥見李德不肯認錯,反而指責毛澤東,忍無可忍為毛澤東鳴不平,指責李德狡辯 。在王稼祥的幫助下,毛澤東擺脫瞭與李德無休止的口舌之爭,繼續分析紅軍與蘇聯不同之處。
蘇聯在革命戰爭中取得勝利,不代表紅軍照搬蘇聯的戰爭方案也會勝利。因為國與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中國與蘇聯的國情截然不同,就算李德作戰經驗豐富,但他無法把蘇聯的方法搬到中國的土地上,帶領紅軍取得勝利。李德認定蘇聯紅軍流血換來的經驗不能遭到質疑,毛澤東表示尊重蘇聯紅軍流血換來的經驗,但中國紅軍戰士也不能白白流血,理應得到尊重。毛澤東相信李德的所作所為不是破壞中國革命,隻是他不瞭解中國的國情。毛澤東用鮮活的例子,指出教條主義不可取,做任何事情不能生搬硬套,否則結局必定是失敗。在場眾人被毛澤東有理有據的發言折服,不約而同為毛澤東鼓掌。毛澤東分析完瞭紅軍錯在哪裡,錯的原因,接下來分析糾正錯誤的方法。
毛澤東自嘲自己是一個土包子,但依然堅定自己是馬列主義思想擁護者。 在毛澤東看來,敵人比紅軍強大多瞭,紅軍必須承認沒敵人強大。中國革命是發動廣大的窮苦百姓,因此中國革命集結起來的力量也是弱小的,不能與敵人硬碰硬。中國紅軍必須以弱者的角度看待問題,才能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
劉少奇與朱德分別指責李德和博古犯的錯誤,提醒兩人如果死不認錯,沒人再追隨兩人,聽從兩人指揮。
1935年1月15至17日,“遵義會議”圓滿結束,終結瞭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毛澤東成瞭中央新的領導者,從此以後,中國革命在毛澤東的帶領下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
本文系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轉載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