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劇情>《天賜的聲音》撲街 王牌陣容也救不活

《天賜的聲音》撲街 王牌陣容也救不活

時間:2020-03-04 08:35:1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劇情
綜藝節目《天賜的聲音》是由四位音樂合夥人王力宏、蘇有朋、胡彥斌、張韶涵尋找自己音樂夥伴的節目。節目中光看這些導師,早已經占據半面江山,而嘉賓陣容也是十分豐富,都是一些實力派歌手,或者是話題度相當高的,所以該綜藝還未開播時就已經很有看點,但播出之後,卻一直反響平平,在眾綜藝中不溫不火。而這樣的王牌陣容無無法救活《天賜的聲音》,但對於《天賜的聲音》撲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節目組建瞭一支“黃金陣容”,王力宏、蘇有朋、胡彥斌、張韶涵作為導師,都是實力派歌手,第一期的嘉賓陣容也不錯,汪蘇瀧、炎亞綸、薩頂頂、黃齡、張遠、馬雪陽、秦昊、張小厚分別組隊合唱,有一炮而紅的野心。按說這檔節目嘉賓陣容十分強大,早期也有瞭一定宣傳,並且同期播出的《歌手》由於淘汰瞭毛不易,引發群嘲,敗壞瞭不少路人好感。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天賜的聲音》開播後並沒有成為“爆款”,甚至上線首日播放量遠低於《歌手·當打之年》,僅為對方的六分之一那麼明明占據瞭不少優勢的《天賜的聲音》,又是因為什麼撲街呢?

模式老舊。四位固定音樂人挑選飛行音樂人,然後組隊比拼,還有音樂鑒賞團,推薦一首金曲。嗯~這個套路,莫名的熟悉。
胡海泉這個實力派音樂人擔任主持人,四位音樂合夥人。等等,這不就是音樂版的《我就是演員》嗎?都有錢請實力派歌手瞭,就不能花錢找一個好的策劃嗎?同樣的梗和套路毫無新意。音樂綜藝和表演類綜藝都是統一的流程,觀眾看著也會審美疲勞的。
刻意炒作,沒有爭議,沒有話題,就不能提高知名度!節目組深諳這個到道理,在薩頂頂和黃齡合唱歌曲之後,嘉賓點評,所有的音樂合夥人都在贊賞。唯獨一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樂評人,反其道而行之,先是給黃齡打一百分,然後貶低薩頂頂的唱功。說薩頂頂唱的生硬、矯揉造作一點也不生動。剪輯有問題這段感覺很突兀,張韶涵、王力宏立刻發聲替薩頂頂說話。再怎麼看都覺得假。

節目組還在微博上造勢,薩頂頂哭瞭,成功登頂熱搜。看瞭真是讓人心生厭煩,生怕觀眾不會尷尬嗎?隔著屏幕都讓我感到惡寒。都什麼年代瞭!節目組還要靠這種刻意的矛盾沖突制造話題。看起來就像是在走流程,表演痕跡很重。提升一下專業性和音樂內容,靠實力贏得關註,就那麼難嗎?
佈景粗糙,妝容尷尬,節目組的錢可能都用來請嘉賓瞭,佈景竟然如此粗糙。後面打光看著比前面演唱的歌手可醒目多瞭,歌手好像燈光的陪襯一樣。看著碩大的冠名商LOGO ,不禁有些感慨,這廣告商的存在感也太高瞭吧!這波錢沒白花,從節目的名字到舞臺場景處處以廣告商為尊,整場下來我就記得那幾塊綠色的牌子瞭。

說來也有趣,天賜的冠名商原本是我是歌手的冠名商,轉而為新興節目投資,觀眾難免會把兩檔音樂節目作比較。並且《天賜的聲音》舞臺搭建的十分隨意,碩大的廣告牌,跳躍的歌詞,配上歌手花哨的衣服,感覺整個畫面十分的凌亂,看的觀眾眼睛很疲勞,節目的置景和美術部門顯然沒考慮到觀眾的觀看舒適性,視覺效果太糟糕瞭。
打光,混音也非常一般,其實這種歌唱比賽類的綜藝,後期混音非常重要,是不是能最大程度凸顯歌手們的現場表現,有沒有用5.1來照顧那些有傢庭影院系統的用戶?這些很大程度反映出瞭節目的專業性和是否有高級感,《天賜的聲音》沒做到。

而且音樂類節目要給觀眾展現一場視聽盛宴,天賜裡面的妝容和服飾讓我感到瞭一絲絲迷惑,蘇有朋這身衣服顯得廉價又隨意,配上虛化的背景有一瞬間我以為他是P上去的。
平臺招黑,除瞭節目本身之外,因為去年高以翔突然離世,節目播出方這傢衛視的口碑和觀眾好感度一落千丈。因為急救不及時,導致高以翔離世。某衛視口碑下滑,連帶著損失瞭不少路人緣。盡管八竿子打不著,但《天賜的聲音》多少還是無辜背鍋,不少網友翻舊賬,持續diss這傢衛視。

嘉賓陣容很好,但還是要有創意、有誠意,才能讓觀眾沉浸在節目裡,從最早的《超級男聲》開始,歌唱類綜藝節目已經走過瞭17個年頭。這17年間各大衛視前赴後繼,貢獻瞭不少受觀眾喜歡的節目,然而越往後觀眾的要求越高,節目也越難做,僅靠嘉賓陣容是不夠的,《天賜的聲音》就是一個反面教材。總的來說要想做好節目嘉賓是一方面,節目組更是要拿出誠意來,這屆觀眾可是看著綜藝長大的一點都好糊弄,節目組若還是用老梗搏出位,勢必會撲街。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