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高平陵之變後,為什麼曹操按兵不動?

高平陵之變後,為什麼曹操按兵不動?

時間:2019-05-10 11:04:5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說起三國,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曹操和司馬懿等人。記得《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句話是: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光在三國時期體現出來,在中國的歷史上一直貫徹始終。這主要是因為利益所造成的。下面我們來舉一例看看,這個例子是三國時期有關司馬懿的。

司馬懿,他是出生在公元179年到公元251年9月7日去世,字仲達。他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政治傢和軍事傢等,他曾經在魏國擔任過重要的職位,後來成為瞭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在公元215年時,曹操正在征討張魯,司馬懿這個時候跟隨瞭曹操。在公元220年的時候,曹操去世瞭,司馬懿輔佐曹丕。在公元226年的時候,他又開始輔佐曹睿。在公元239年1月的時候,他又開始輔佐年僅八歲的曹芳,但在公元249年卻發生瞭高平陵之變。

高平陵之變,主要是指在公元249年1月6日的時候,司馬懿趁大將軍曹爽等人跟隨魏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掃陵墓,他發動政變,而曹芳卻采取瞭“和平解決”。之後他除掉瞭曹爽等人,掌握瞭軍政大權。

既然魏國持續瞭怎麼久,那為什麼高平陵之變會讓司馬懿輕而易舉篡瞭曹魏政權呢?為什麼曹操以前的部下按兵不動呢?這主要是因為利益這兩個關鍵字,它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比較淺的,它僅僅代表瞭曹操老部下的利益。在曹爽掌握瞭兵權後,他開始重用自己身邊的人,忽略瞭曹操以前手下的人。因此,當這些老部下面對司馬懿的叛變,他們無動於衷。

其實這些老部下不僅如此,他們還幫助司馬懿奪得曹魏的軍權。甚至還有的老部下給曹爽寫信勸曹爽投降,比如說太尉蔣濟。這樣的話,他們就可以瞭得到司馬懿的重用,說白瞭就是為瞭自己的利益。

第二層含義是比較深的,它代表瞭士族的利益。所謂的士族又稱為門第、衣冠、世族、勢族、世傢、巨室、門閥等。在當時的社會中,司馬懿和曹操的老部下都是代表瞭士族,他們當然會維護自己階級的利益。

當曹操在位的時候,他采取瞭“唯才是舉”的政策。就算他的老部下之前來自於寒門,但是現在是士族,所以曹操的政策完全是損害瞭士族的利益。所以作為士族的曹操老部下一定會支持作為士族的司馬懿。

因為利益這兩字,司馬懿發動政變後,讓曹操的老部下按兵不動或者支持司馬懿。但是有一個人大司農恒范他就不願跟隨司馬懿,所以因為曾勸阻曹爽被落得誅殺三族的後果。但是曹爽也因為沒有聽取大司農恒范的話被殺。

總之,司馬懿的叛變和曹操老部下的按兵不動,主要是因為利益這兩個關鍵字。有句話正好道出瞭利益的含義,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