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在丁卯之役後為什麼還要出兵朝鮮?用意在哪裡?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丁卯之役,皇太極為什麼出兵朝鮮?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後金建國的時候,可以說是四面環敵瞭。周圍一共受到明朝、朝鮮、蒙古的三面夾擊。明朝為瞭對抗後金,積極籠絡蒙古,賞賜給他們大量商品和錢財。除瞭這個威脅之外,他們面臨最大的危險就是,朝鮮和明朝結成瞭同盟,以及明朝極勇猛的將軍毛文龍,不斷帶兵襲擊騷擾後金的軍隊。
明朝與朝鮮的關系,是藩屬關系,這種關系一直持續瞭200多年。每年它都要向大明王朝進貢,明朝也會賞賜給它們一些東西,有時候還會賜予它們的國君封號。所以,朝鮮一直都是明朝的屬國,整個國傢都非常仰賴明朝的幫助和扶持。而且在不久前的一場戰爭中,明朝不計剛和朝鮮結下的恩怨,大方出兵援助朝鮮,防止它被滅國。所以明朝對朝鮮還有救國之恩。明朝跟朝鮮之間的關系,猶如父與子的關系,有大義在其中,朝鮮不能隨意違背道義,背棄大明王朝。
明朝有一個極其勇猛的將軍,毛文龍正,掌管遼東地區。毛文龍接納後金國逃跑的民眾,還經常幫助受到戰亂困擾而背井離鄉的漢人到朝鮮。並且多次襲擊後金的軍隊,讓後金大為光火。而朝鮮還幫助毛文龍,讓他在邊境建立瞭屬地,允許他進行自由通商,不斷供給給他需要物資。所以明朝、後金跟朝鮮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
毛文龍在朝鮮的幫助下,接納瞭幾十萬的漢人,同時組織軍隊打遊擊戰,對後金造成瞭很大的困擾。雖然他的軍力不足以支持他消滅瞭後金,但是對後金進行牽制還是可以的。
明朝跟朝鮮之間的同盟導致後金面臨嚴重的軍事上和經濟上的威脅。所以,後金不斷的催促朝鮮,將毛文龍綁送到他們面前,讓他們處置。但朝鮮說,他們與明朝之間,有天然的君臣之義存在,後金不應該不講道理,逼迫他們背叛明朝,所以朝鮮執意不答應後金的要求。
每次毛文龍在他帶兵騷擾後金的時候,都會說他是與朝鮮合作,一同攻擊後金軍隊的,這也就斷瞭朝鮮跟後金交好的機會。後來皇太極出兵朝鮮的時候,也明確的說過,毛文龍依仗朝鮮的幫助,十分猖狂。還接收後金叛逃瞭的民眾,所以他要整頓女真族,出征朝鮮。
自從女真族崛起之後,他們南征北戰,幾乎屢戰屢勝,但是呢,也受到過幾次重大的失敗,以至於他們的士兵也會感到畏懼,軍心有些動搖。還有就是後來明軍極其英勇的抵抗,後金的軍心受到震動。比如一名姓薑的漢人總兵,有一次就以六七千的士兵,對付後金的十萬之眾,雖然後來他寡不敵眾,以至於全軍覆沒,但是,後金的傷亡也幾乎同等慘重。
還有幾次,他們進攻清河,城主嚴陣以待,箭矢和石頭,像雨一樣飛去,後金的士兵,死傷極其慘重,他們進攻瞭八次,也先後撤退瞭八次,有時候他們從清晨就開始戰鬥,到瞭夜晚都還沒有停止。最後終於攻下城池,城主也力戰而死,但是,城中沒有任何一個士兵願意向後金投降。
有一次到瞭遼陽,士兵們看見城墻異常堅固,而且明朝士兵人數眾多,就都心生膽怯,意圖後退。尤其是寧遠一戰,後金死傷無數。墮下馬又被踩死的士兵,數不勝數。努爾哈赤也在這次戰爭受瞭重傷,一生之中征戰無數的他,幾乎逢戰必克,卻在晚年遭遇生平第一次重大的失敗,結果他就在那一年抑鬱而終。後金受到大挫折,軍心越加不穩定。這位新上位的大汗希望通過一場勝利來振奮全軍的士氣。
還有就是,在深河之戰後,在對待朝鮮的問題上,後進內部出現瞭有兩種意見。一種是當時皇太極的哥哥代善主和,認為不應該進攻朝鮮,而皇太極主戰,想制服朝鮮,讓他從此斷絕跟明朝的往來,依附後金國。但是努爾哈赤總是采納代善的建議,認為後金跟朝鮮之間一向沒有什麼仇怨,如果進攻朝鮮,無端端樹敵太多,反而對自己不利。朝鮮也屢次實行反間計,加強皇太極在國內受到的其他勢力的制約,讓他主張進攻朝鮮的建議得不到施行。所以按著皇太極一貫的主張,他也是打算進攻朝鮮的。
為瞭解除毛文龍對後金一貫的威脅,剪除明朝的盟友朝鮮,消除後顧之憂,打開南下進攻大明朝的通道,同時也為瞭重整軍心,增強後金的軍事實力,皇太極於丁卯年向東開軍進攻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