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劉邦是什麼關系?劉邦為什麼因為蕭何一句話而草率立韓信為將軍?
對蕭何劉邦是何關系?為啥劉邦因蕭何一句話而草率立韓信為將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有這樣一句古話叫做“成也蕭何敗蕭何”,說的是一件事情的成功失敗都是由一個人造成的,而這句古話的男主角正是著名的軍事傢——韓信。說韓信因蕭何被殺著實有些牽強,因為真正下令處死蕭何的人是呂後,蕭何也是無能為力的。而韓信的成功的確離不開蕭何的推波助瀾。
當初韓信在項羽部下時,隻做瞭一個小小的郎中,因得不到項羽重用,他便投奔瞭漢王劉邦。劉邦同樣沒有看中韓信的能力,隻讓他做瞭連敖,一個管著接見賓客的小官。
當時的漢中在各方面都不是很發達,有許多人認為在劉邦手下也不會有什麼發展前途,便紛紛逃跑離開瞭漢中。當時劉邦手下不少人是江淮地區的楚國人,對於他們的逃跑,蕭何沒有做任何反應,可當得知韓信也在逃跑隊列時,蕭何情急之下竟追瞭出去,事先沒有通知任何人。
劉邦以為蕭何也背叛瞭自己,正惱火不已時,蕭何卻帶著韓信回來瞭。這下劉邦又喜又惱,可蕭何卻說:要想取得天下,必須重用韓信。因此,為瞭蕭何的“面子”,劉邦便許給韓信一個大將軍的位置。
如此草率的就決定一個全軍領袖的職位,我們並不能從中看出劉邦與韓信的絲毫情誼,顯而易見的是,蕭何對劉邦十分重要,為瞭留住他,劉邦不惜將大將軍職位隨便許給別人。
但蕭何的推薦並沒有坑害劉邦,相反,劉邦與韓信會面後,問韓信道:“丞相多次稱道你,你有何計策指教我嗎?”此時韓信說出瞭那番被後人稱為“計定三秦”的話,令劉邦對韓信刮目相看。
而蕭何為何能有如此大的面子?歸根結底還要說到蕭何在漢傢的重要性。當劉邦還是平民的時候,蕭何就經常接濟他,直到他在眾人推薦下做瞭沛公,蕭何也跟定瞭他。
劉邦在外打仗,勝多敗少,每次戰敗後隻管自己逃跑,可時局結束,他再次回來時,仍有營帳可住、軍隊可用,這一切都是蕭何在背後幫忙操持。劉邦當瞭漢王後,第一件事便是封蕭何為丞相。當劉邦攻入咸陽時,別的將領都忙著搶奪金銀珠寶,隻有蕭何,第一時間收取瞭秦朝的文獻資料,這樣的忠臣良將,還找的出第二個嗎?
韓信對此自然也是知道的,因此當後來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後,項羽曾想要聯合韓信同他三分天下,也有部下勸他自立為王,韓信都拒絕瞭。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即使他是大將軍,他手中的這支軍隊還是劉邦的,隻要劉邦一聲令下,就能將整支軍隊從他手中奪走。
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一點是,即使劉邦是看在蕭何的面子上才對韓信如此重用的,可韓信並沒有辜負蕭何的期望,為漢傢立下瞭汗馬功勞,無愧於蕭何的推薦,也對得起大將軍這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