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古代奏折裡面都是軍機大事嗎 皇帝一般都是怎麼回復的
時間:2019-05-27 09:17:1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準備瞭:古代奏折,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通常,古代的大臣和皇帝們想要瞭解全國各地的事情,隻能夠通過奏折來交流,而全國的土地那麼大,所以奏折的數量也非常多。遠在漢朝的時候,皇帝要處理的奏折就已經需要人抬著才能搬得動瞭。隨著封建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奏折的數量更是越來越多,皇帝批閱起來也越來越勞累。

在清朝,由於沒有宰相把關,所以大臣們的奏折是直接上書給皇帝的,內容雜七雜八,各式各樣的都有。

康熙時期,閩浙總督上奏折說:皇上,這是臺灣的土產,叫芒果,獻給您。康熙的回復也很簡單:知道瞭,這種東西沒什麼用,不要再送瞭。然而,這位總督並沒有聽皇帝的,過瞭一個月,閩浙總督又說:這是臺灣的土產叫芒果,獻給皇上您。這一次,康熙的回復加瞭幾句話。

康熙皇帝說:知道瞭,以前沒見過芒果,本來想看看,看瞭之後似乎沒什麼用,以後不要送瞭。這倆對話看似簡單,但是實際情況是,這位總督是東北的,初次來到沿海福建,故而對芒果很驚奇,才反復獻給皇上。

雍正時期,在生產美女的杭州,隸屬於內務府的 杭州織造上奏折請安:皇上,您好嗎?雍正皇帝回復的很幹脆,他說:我很好。這個杭州織造收到後,隔瞭不久又請安:皇上,您好嗎?雍正皇帝也沒啥好說的,仍舊是:“我很好”。

這樣反反復復瞭十四次之後,雍正皇帝終於回瞭條新的內容:“我很好,最近還胖瞭些。”原文是:朕躬甚安好,還胖瞭些。

由此看來,奏折裡面也不一定都是啥軍機大事,像芒果之類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也會說很多次。所以,封建王朝的末期皇帝都很累,因為奏折是在是太多瞭。
閱讀全文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