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是什麼治理北魏的 他都做瞭什麼事情
說到拓跋宏,一定是這樣的形象,其中在這裡卻是這個樣子的,除此之外你還知道些什麼呢?
我們之前講過,孝文帝的父親獻文帝在生下這個長子之後,得到瞭親政的機會。按照子貴母死的規矩,孝文帝的生母在他被立為太子時,不得不自殺,因此,孝文帝是由祖母馮太後撫養長大的。

3歲的時候,獻文帝由於對馮太後不滿,禪位給瞭年僅3歲的兒子,做瞭太上皇,後來被馮太後拘禁致死。
此時身為太皇太後的馮氏重新掌權,對當時動蕩不安的北魏進行瞭大力度的改革,取得瞭非常大的成效。在這個過程中,孝文帝雖然隻是個小孩子,但是他卻目睹瞭祖母的政治手腕如何讓這個國傢走向正軌。
公元490年,馮太後去世,留下瞭年僅23歲的拓跋宏。但是,在我們普通人剛大學畢業還懵懵懂懂的年紀,拓跋宏經過馮太後的精心培育,已經成為一個老道的政治傢瞭。
盡管親生父親被馮太後迫害、自己年幼時也險些被馮太後迫害,但後來馮太後在拓跋宏的孝順恭敬之下,對他十分呵護。更重要的是,拓跋宏親眼看到瞭北魏是如何在風雨飄搖中被馮太後扶起來、站穩腳跟,他知道,馮太後的決策是對的。
因此,拓跋宏堅定不移地決定:貫徹馮太後的一貫方針,實行漢化。
我們知道,南北朝號稱是五胡亂華,漢民族被各種少數民族欺壓,十分悲慘。而北魏的拓跋氏,也是少數民族之一——鮮卑族。

自古以來,遊牧民族雖然戰鬥力很強,但是打傢劫舍還可以,想要治理天下,靠馬背上那一套是不行的。強如蒙古,最終統治瞭也不到100年;後來的清朝,則很好地完成瞭漢化,才統治瞭二百多年。
拓跋宏知道,北魏想要長期統治中原,必須要實行漢化,利用漢民族的文化和智慧來治理天下。
為此,拓跋宏不僅重用漢官,而且大規模效仿漢民族禮節,恢復瞭很多漢族朝廷的很多規定。
而且,為瞭實現完全的漢化,拓跋宏決定:改姓!
這個決策,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瞭,可見拓跋宏具有極大的魄力。即使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哪怕改個名,都是不太常見的事情,更不用說改姓瞭。為瞭實現漢化,拓跋宏堅定不移地作出瞭這個驚人的決定。
在皇帝的帶領下,鮮卑的復姓都改成瞭單音的漢姓。以拓跋為例,改為元,從此北魏皇室都姓元,拓跋宏也改為瞭元宏。獨孤改為瞭劉、賀樓改姓賀……
更有魄力的是,元宏不僅把姓改瞭,連國都也要改。原本當時的國都是平城,也就是現在陜西省大同市。但是,元宏認為平城偏北,不利於統禦天下,於是,他力排眾議,頂住瞭許多鮮卑貴族的壓力,將國都遷到瞭洛陽。

可以說,元宏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具有魄力的改革傢,他的改革給北魏帶來瞭命運的轉變。短期來看,元宏的改革大大提升的北魏的國力,也緩解瞭鮮卑族和漢族的民族矛盾,可以說是極有成效。
可是,在這些輝煌成果的背後,也醞釀著北魏的一場大禍。就像是光和影子的關系一樣,光越強的地方,勢必會產生一片更暗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