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為什麼隻喜歡和黃花閨女談情說愛 而害怕洞房呢
黃花大閨女在古代不吃香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黃花閨女”源自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宮裡玩累瞭,便躺臥於宮殿的簷下,當時正逢梅花盛開,一陣風過去,梅花片片飛落,有幾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柔嫵媚,宮女們見狀,都忍不住驚呼起來。從此,愛美的壽陽公主就常將梅花貼在前額。壽陽公主這種打扮被人稱為“梅花妝”。傳到民間,許多富傢大戶的女兒都爭著效仿。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於是有人想出瞭法子,設法采集其他黃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做“花黃”或“額花”。也有用黃紙剪成各種花樣貼上的。由於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加之采用。

這種妝飾的都是沒有出閣的女子。同時“黃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操。所以,在閨女前面加上“黃花”二字,就說明這個女子還沒有結婚,而能保持貞節。慢慢地,“黃花閨女”一詞便成瞭未婚少女的專有稱謂瞭。
但是,古人為什麼怕和處女洞房?黃花大閨女在古代不吃香?就是因為迷信害瞭中國清白少婦。
由於原始社會沿襲下來的蒙昧怪俗,在我國南方某些少數民族地區,人們視破壞女子童貞為最大禁忌,從內心深處忌憚與“黃花閨女”洞房,通常心甘情願地將新娘的“初夜權”拱手讓給巫覡、部落首領,直至近代仍有殘存。

“隻與黃花閨女談情,不與黃花閨女洞房”的變態風俗也由此延承,而不像現在的男子有處女情結。
在原始部族,人們崇巫尚卜,對神靈采取一種蒙昧意義上的頂禮膜拜,祈求農神能保佑來年的豐收。
在“神先享用”的蒙昧意識支配下,古人便不惜一切代價地給神靈建造最華麗的殿堂,塑造最精致的神像,供奉最好的祭品。
於是,與“黃花閨女”圓房便成為一種禁忌,男子隻可與“黃花閨女”談情說愛,卻害怕與“黃花閨女”洞房,男子怕與處女洞房引來災禍,黃花大閨女也在古代不吃香瞭。
男子迎娶新娘後,給新娘子破處的神聖使命,隻能由代表神靈的巫覡、部落首領、酋長或土司王行使,從而讓這些疑似“神靈”享有“洞房花燭”的初夜權。

在元朝時期,蒙古統治者曾強制地讓一等征服者擁有三、四等百姓的新婚“初夜權”,其目的自然是為瞭改變血統,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其實這種男子怕和處女洞房的愚昧行徑不隻洞房有,西方也有。中世紀的歐洲一些國傢,曾經荒唐地用法律規定貴族或封建領主、莊園主享有新婚女子的初夜權,國王則是獨享所有處女的初夜權,這種迂腐的迷信在中外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