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佈爾戰爭是什麼?佈爾人和英國之間發生瞭什麼

佈爾戰爭是什麼?佈爾人和英國之間發生瞭什麼

時間:2019-05-29 08:01:5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佈爾戰爭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非洲是一片古老的大陸,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遼闊土地上,生活著眾多黑人族群和部落。然而進入近代以來,南非逐漸形成瞭一個白人新興民族,被稱作為佈爾人。

佈爾人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紀晚期,那時正是地理大發現初期、大航海探險的活躍期。此後伴隨著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在開普敦周圍的殖民統治和法國宗教戰爭的影響,眾多荷蘭和法國胡格諾派新教徒遷往南非並逐漸形成農場經濟,逐漸融合成為一個新的族群。

“佈爾”意指農民、農場主的意思,代表瞭這個新民族的社會結構特征和職業分佈。然而好景不長,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之後,荷蘭本土於1795年被法國占領,而英國也乘機出動艦隊擊敗開普敦周邊的荷蘭民兵武裝,占領瞭這片荷蘭殖民地。

拿破侖當政期間,英國曾短暫交還此地給荷蘭。但當拿破侖失敗之後,又一次占據開普敦殖民地並開始限制佈爾人的農場經濟。1834年,英國人頒佈條例廢除奴隸制,對以奴隸農場經濟為主業的佈爾人造成極大沖擊。為瞭躲避英國人的政策高壓,佈爾人離開開普敦殖民地,深入南非內陸遷徙,並於1840年擊敗祖魯人,建立瞭納塔利亞共和國。

此時的大英帝國如日中天,正處於日不落時代的巔峰,制定瞭通過南方南非和北部埃及兩個方向,將英國在非洲殖民地南北打通的殖民政策。於是尾隨佈爾人的腳步,英國人又一次滅亡瞭佈爾人的政權,迫使佈爾人再次遷徙,並於1849年建立瞭南非共和國。

佈爾人的南非共和國與英國保持瞭相互承認的對等關系,但由於對非洲南部土著祖魯人的欺壓,佈爾人的南非共和國面臨長期嚴峻的武裝沖突,財政出現嚴重危急。農場經濟的局限性和優良土地被英國侵占的現實,使得佈爾人在20多年後無奈的接受瞭英國人的要求,並入瞭英國殖民地。

雖然雙方達成瞭協議最終合並在一起,但佈爾人和英國人不論是經濟模式、文化習俗還是政治形態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異,所以佈爾人的離心力依舊十分強烈。1880年12月,佈爾人市民群體和英國駐軍發生沖突,佈爾人的民兵組織隨即伏擊瞭英國援軍,第一次佈爾戰爭爆發。

當時的大英帝國勢力遍佈全球,而佈爾人隻是一個剛剛形成的少數人口族群。但佈龍克霍斯特幹河戰役中,英軍的247人中有77人陣亡、157人受傷,佈爾民兵卻僅有2人死亡、4人受傷,一時間佈爾人士氣大振。

次年1月,英軍進一步派遣增援部隊前往德蘭士瓦,總數千餘人。然而在納塔爾與德蘭士瓦邊境的朗峽受到瞭受到佈爾民兵方面茹貝爾將軍的阻擊。此戰中英軍有93人被打死、133人受傷、54人被俘,帶隊的英軍司令科利將軍被擊斃。而佈爾民兵方面僅有1人陣亡、5人受傷。

迫不得已,英國和佈爾人簽署瞭停戰協議,後又補簽《比勒陀利亞協定》。在此協定中規定瞭佈爾人控制的德蘭士瓦具有自治地位,但英國同時控制德蘭士瓦的對外關系和戰時借道的權益。第一次佈爾戰爭之後,雖然有一個大體妥當的結局,但大英帝國卻已淪為歐洲列強嘲諷的標靶,尤其被以強軍崛起的德國所輕視。

當時佈爾人主要控制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兩個地區。其中奧蘭治河地區於1867年第一次佈爾戰爭之前就已經發現瞭鉆石,而1884年,德蘭士瓦又發現瞭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威特沃特斯蘭德金礦。礦產資源和稅收利潤的增長,促使佈爾人的經濟突飛猛進,同時也加劇瞭與英國之間的摩擦。英國人在對財富的覬覦和對戰敗的不甘下,又一次於1899年發動瞭第二次佈爾戰爭。

在第二次佈爾戰爭中,英國人不論是兵力人數還是武器裝備都占據優勢。但在戰爭的前期,英軍對佈爾軍隊的戰損比例依舊處於一邊倒的情況。英軍損失慘重,但佈爾人卻似乎並未損失多少人馬,如此慘敗讓世界大跌眼界,也動搖瞭大英帝國的政治地位。

為瞭徹底拿下南非,英國在本土緊急征兵,部署在南非打擊佈爾人的部隊一度高達40多萬人,並且開始采取各種殘酷手段並執行瞭三光政策,在南非建立數不清的集中營來關押佈爾人的平民婦孺和兒童。

最終由於寡不敵眾,整個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均被英國吞並。然而此戰對大英帝國造成瞭沉重的打擊。經濟層面,英軍在南非消耗瞭大約2億2千萬英鎊的軍費,國庫積蓄被揮霍一空;政治層面,西方世界發起瞭同情和聲援佈爾人的運動,在荷蘭和比利時甚至組建瞭眾多民間團體向佈爾人券贈戰時流動醫院和醫療設備。同時有來自荷、比、德、法、美、俄、愛爾蘭、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傢的上千名人,作為志願兵遠渡重洋與佈爾人並肩作戰。這造成大英帝國的國傢形象在西方一落千丈。

佈爾戰爭不僅重塑瞭大英帝國、重塑瞭整個國際地緣政治,同時也是世界外交史、政治史和軍事史的重大轉折點。在戰爭中,佈爾人廣泛運用現代遊擊戰術,並因此促使英軍不得不將先前一直身著的鮮艷紅色軍服改為隱匿色軍服。面對英軍的大兵壓境而不得不執行的全民皆兵政策在後來被二戰中的德國、瑞士和戰後以色列等國廣泛借鑒,並樹立瞭總體戰和全民皆兵的思想。英軍為瞭對付佈爾人全民皆兵的情況而執行殘酷的重壓政策,所出爐的焦土政策、集中營和三光政策,後來被納粹德國和日本法西斯所借鑒。同時也正是在佈爾戰爭中,誕生瞭諸如野戰電話、探照燈等諸多戰爭工具。

二戰之後,佈爾人再次主導瞭南非的政治格局,並於1961年退出瞭英聯邦。然而雖然大英帝國殖民者存在諸多暴行,佈爾人同樣劣跡般般。由於對農奴莊園經濟的依賴和奴隸制文化的影響,佈爾人具有強烈的種族主義傾向,並從1948年開始就正式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直至1994年南非舉行多種族大選後,佈爾人的政權才宣告結束。

時至今日,佈爾人這一稱呼因為存在強烈的種族主義關聯,已經很少被使用瞭。留存在南非的佈爾人,如今的正式稱呼已經演變為依據其語言命名的阿非利卡人。至於英國,在經歷瞭戰後民族獨立風暴之後,早已不復當年的氣魄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