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羅十二歲當宰相,他是怎麼不費一兵一卒獲取趙國的五座城池?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12歲甘羅割取城池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12歲的甘羅,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竟然沒有讓秦國費一兵一卒,便將趙國的河間地區的五座城池,割讓瞭秦國。

年紀輕輕的甘羅,竟然能為秦國做出這麼突出的貢獻,難怪秦始皇驚喜地對甘羅說:“秦國的領土,居然有一個孩子得來的,你的智慧比你的身材高大得多瞭,真不簡單。”
甘羅能穩操勝券地讓趙國心甘情願的將河間地區的五座城池,割讓給秦國,在於甘羅對時局充分的把握,而且對當前的時局做到瞭洞察入微。
當呂不韋把持朝政的時候,秦王政還很年輕,當時呂不韋就主張先那趙國開刀,畢竟當時趙國是戰國時期比較強大的國傢,但是,由於燕國依附於秦國,所以,秦國攻擊趙國便有瞭很大的顧慮。
在秦王左右為難的時候,秦國的相國蔡澤站瞭出來,他向秦王獻計說:“燕國現在依附於趙國,是情非得已,畢竟趙、燕兩國連年爭戰,結仇很深的。懇請大王派我出使燕國,抓住燕國的弱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相信會說服燕國送質稱臣,這樣就可以孤立趙國瞭,然後,秦國就可以和燕國聯合起來,共同攻伐趙國,借機占領河間之地。

蔡澤果然不負眾望,成功地和燕王喜達成瞭一個協議,那就是派燕 太子丹入秦為人質,秦國派一名大臣做燕國的相。
在公元244年,燕國送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
秦相呂不韋打算派大將張唐去燕國為相。
張唐是秦國的大將,曾經帶兵打敗過趙國,所以,趙王對張唐是恨之入骨,懸重金要他的人頭。
張唐要去燕國,趙國是必經之路,所以,張唐心裡未免有些恐懼,就裝病請辭。
其實呂不韋也是知道 張唐苦衷的,所以,也就不好強求。
當呂不韋回傢後,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呂不韋這種神態,被他身邊的一個叫甘羅的人發現瞭。

甘羅是原秦國舊相、名士甘茂的孫子,雖然隻有12歲,卻是聰明絕頂,很有智慧。
通過和呂不韋的交談,當甘羅得知呂不韋煩惱的根源以後,隻是輕松的一笑,對呂不韋說:“就這麼件小的事情,竟然讓大人如此的煩神? 其實,解決這件事情是很簡單的。”
看到甘羅如此輕松的神情,呂不韋當時還在氣頭上,不免的有些生氣,大聲地對甘羅說:“我親自去請他都沒有用,你一個小孩子頂什麼用。”
甘羅對呂不韋不屑的神態,並沒有生氣,而是對他說:“項槖(tuo)七歲的時候,就能開導孔子,而我現在已經十二歲瞭,我應該去試一試,就是不成功,對您也沒有損失,您說呢?”
當甘羅把去燕國的利害關系,一五一十地詳盡地說給張唐聽後,張唐畢竟也是秦國一員大將,其中的利害關系,心裡是十分清楚的。雖然他很勉強,但是也隻好答應去燕國,實現秦王的承諾。
對甘羅出色的表現,呂不韋心裡十分的高興。

但是甘羅雖然成功地說服瞭張唐去燕國,但是,他表現的沉靜,卻讓人感覺到這件事情遠沒有結束 。
甘羅的心思其實更遠。他又找到瞭呂不韋,對他說 :“張唐雖然願意去燕國,那是他為瞭秦國的利益,迫於無奈,張唐還是很害怕趙王的。現在為瞭讓事情做得更加的穩妥,我想先去趙國,為張唐打通關節。”
呂不韋為甘羅慎密的心思,感到驚訝。
於是呂不韋便上奏給秦王政,把甘羅說服張唐去燕國的事情,以及為瞭張唐,打算先去趙國打通關節的事情,悉數向秦王政做瞭匯報。
當秦王政聽說甘羅隻有12歲的時候,感到很驚訝,也很好奇。
於是,秦王政就立刻召見甘羅,隻見甘羅身體修長,而且眉清目秀,很是討人喜歡。秦王很高興,便同意瞭甘羅出使趙國。
這時的趙悼襄王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因為秦國和燕國結盟的事情,早已經傳到瞭趙國。如果秦國和燕國結盟,對趙國的威脅,是腹背夾擊,其中的利害關系是不言而喻。
正當趙悼襄王正在苦思對應之策的時候,突然聽說秦國派使臣來訪,心想事情可能有瞭轉機,於是便親自到城郊迎接。

當趙悼襄王見到甘羅的時候,竟然是一個乳臭未幹的少年郎後,趙王心中充滿的疑惑不解。
趙王便問甘羅:“小先生今年多大年紀瞭?秦國難道沒有人才可派瞭嗎?
甘羅對趙悼襄王的這種挑釁的言語,早就做瞭充分的準備。
隻聽見甘羅措辭嚴謹地對趙王說:“我今年十二歲,我們秦國人才濟濟,隻是秦王用人,都是量才錄用,年高望重的,擔當的是重任;而年少才疏的,隻能做些小事。而我因為年紀太小,也沒有多大的能力,所以隻能做出使趙國這樣的事情。”
甘羅所說的話擲地有聲,才思敏捷,話語之中也隱隱透露著咄咄逼人的氣勢,這讓趙悼襄王始料未及。竟一時沒有言語去應對。
同時趙悼襄王也不由得對甘羅油然而生瞭敬佩之意。

於是趙悼襄王立即轉變瞭態度,態度恭敬地對甘羅說:“先生這次來趙國,不知道有什麼事情,還請先生多多指教。”
通過一番的較量,甘羅從趙悼襄王的言語之中,他已經感知到瞭,主動權已經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瞭,越發的心中有自信瞭。
甘羅很平靜的說:“我這次來,是為瞭挽救趙國,來充當和平使者的。想必大王已經知道太子丹已經到瞭秦國當人質瞭,而秦國即將派張唐將軍出任燕國的丞相瞭吧。”
趙悼襄王見甘羅說道瞭事情重點,很迫切地想知道秦國最終的意圖。
他連忙點頭的說:“是的,那秦國和燕國結盟,與我有何幹?
趙悼襄王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何嘗不知,秦燕結盟,對趙國的危害有多大?但是,他必須強作鎮靜,以觀甘羅的對趙國的意圖所在。
甘羅似乎揣摩透瞭趙悼襄王的心思,他若有所思地說:“先說趙國的位置,是位於秦國和燕國中間,如果兩國聯合,而且團結一心,趙國就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境地,那樣,趙國所受到的打擊是多麼的致命!”
甘羅的話如同鋒利的針芒,直刺趙悼襄王的心臟。
這就是趙悼襄王所憂思的,難解地死結。
看見趙悼襄王面色凝重的樣子。甘羅輕輕的咳嗽瞭一聲。

趙悼襄王眼光重新落到瞭甘羅的身上,那眼神充滿瞭無奈,也充滿瞭恐懼!
甘羅輕輕的啜瞭一口茶,接著說:“其實破解趙國當前的困境,其實還是有辦法的,秦國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為瞭得到河間地區的土地。
但是由於強大的趙國是一個阻礙,所以,秦王隻有聯合燕國,才能得到秦王想要的東西。但是,如果趙國和秦國和好,那麼就會把燕國孤立,那樣大王就可以放手對付宿敵燕國瞭,到瞭那個時候,秦國保證是不會救燕國的,那樣大王就會得到更多的利益。大王何樂而不為呢”
經甘羅這樣一分析,趙悼襄王對甘羅破冰的舉動,高興萬分,急忙說:“現在秦國和燕國已經聯合,秦國會背燕親趙嗎?
甘羅會心一笑說:“秦國之所以要和燕國聯合,完全是為瞭得到河間地區的土地。大王現在早作決斷,滿足秦王的這個願望,割河間地區的五座城池給秦國。至於秦國燕國結盟的事情,我會讓秦王送回太子丹,秦國也不再派張唐到燕國為相。”
趙悼襄王很害怕秦國和燕國結盟的,他深知如果秦燕結盟,趙國失去的或許遠比失去河間地區的五座城池還要大,更有甚者會讓趙國滅亡,也未可知。

趙悼襄王權衡再三,最終滿足瞭甘羅的要求,把河間五城的圖紙,交給瞭秦國。
甘羅臨行之際,趙悼襄王贈送給甘羅很多貴重的禮品,讓甘羅在秦王面前美言幾句,促成秦國和趙國和好。
甘羅回來向秦王一報告,秦王高興不得瞭,說道:“想不到我一直想得到河間之地,居然讓一個12歲的孩子一次出使趙國,便解決瞭,你的智慧太瞭不得瞭,並且下令張唐也不用去燕國為相瞭。”
甘羅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不費一兵一卒便說服瞭趙王,成功的收取瞭趙國河間五城,完成瞭秦王派給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