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的第二位統治者劉陽,一生都致力於對抗外戚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劉陽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漢朝,毫無疑問是一個很強大的王朝,一個偉大的民族就因他而命名。縱觀漢朝歷史,自武帝始對外方面一直保持著碾壓的姿態。哪怕是到瞭三國那種亂世,對外方面就沒有慫過。漢朝如果說有什麼問題的話,那就是外戚幹政的行為實在太多瞭,漢朝很多皇帝都因為外戚的原因被害。今天我們主要來講一位致力於打擊外戚的皇帝,那就是東漢第二位最高統治者,劉陽(劉莊)。

劉陽在傢裡面排行老四,他生母是大名鼎鼎的陰皇後。在劉陽當太子的時候,他又一位大儒當做老師。後來劉陽登基當瞭皇帝,對待這位大儒仍然執弟子禮。每次都親自跑到大儒傢裡面聽從老師的教誨。有一天心血來潮,叫上滿朝文武和這位大儒教過的幾百個學生一起跑到瞭人傢傢裡面聽說大儒的教誨。後來大儒生瞭一場大病,劉陽知道以後不但經常派人前去探病,而且會不時地親自前往老師傢裡面探望。為瞭表達對先生的尊敬,他到瞭先生住宅地接到門口就要從轎子上下來,然後步行到老師傢裡面。到瞭老師傢裡面劉陽看著老師的病體默默流淚,然後默不作聲的告退。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都這麼做瞭,大臣們紛紛模仿,大儒傢裡一時之間門庭若市。

劉陽登基之後對於老爹的政策並沒有作何更改,主要進行的就是打擊外戚勢力。漢朝的兩大內部不穩定因素一是皇傢宗族,第二就是外戚豪強。在劉洋的老爹當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的時候,對於外戚雖然很是忌憚,但是需要他們來對抗皇親,所以對於外戚是想用又不敢用。當時國內的大司馬逝世瞭,劉陽的父親想讓自己的大舅子接任大司馬,但是大臣們反對才作罷。後來劉陽的父親對宗室的不放心壓過瞭對外戚的不放心,讓自己的女婿來當上瞭托孤大臣。
劉陽當上瞭帝國統治者之後,曾經按照父親的遺願給開國功臣們立畫像,但是自己的嶽父卻沒有被列入其中,這就透露瞭一個信號,劉陽已經決定對付外戚瞭。在劉洋活著的時候,他的幾個小舅子從來沒有進入過朝廷的決策層。後來他舅舅的兒子,因為一些原因殺掉瞭一個公主。當時太後還活著呢,劉陽不顧事情,直接就把自己舅舅的兒子給處死瞭。然後把自己舅舅舅媽一起關押在瞭監獄裡。幾天之後舅舅舅媽雙雙自我瞭斷。
在把外戚傢教訓瞭一頓之後,劉陽開始整治瞭吏治。他對朝廷所有的官員進行非常嚴苛的考察,隻要有一丁點的不合格那會被罷黜。劉陽對於官吏的能力放在瞭第一位,就算是他的姐姐親自向他求情,想讓自己兒子在朝廷做個一官半職都被劉陽給嚴詞拒絕瞭。後來有一天,劉陽做瞭一個夢,夢裡面有個渾身發著白光的巨人,然後問手下人這是怎麼回事。大臣們經過商議覺得這應該是西方的佛,於是劉陽專門派人前去把前去西方求取瞭真經。

在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之後,朝廷的勢力越發的強大瞭起來。於是劉陽開始經略西域。西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失去瞭西域那麼漢朝的一個重要經濟來源就要被掐斷瞭。當時西域處在匈奴的勢力范圍之內,劉陽派人出征匈奴,把他們趕回瞭漠北。之後派遣一位使者到瞭西域,經過和當地人民“友好交流”之後,西域再次成為漢朝的勢力范圍。
關於劉陽這個皇帝,可以說是一代明君瞭。他一生都在為國傢發展發揮自己的作用。但是外戚問題始終沒有得到過徹底的解決。東漢比起前朝來說,最為嚴重的外戚亂政現象一直沒有得到過徹底的解決,後面甚至搞出瞭閹宦幹政的行為,這一切都是因為開國後幾年皇權沒能徹底收歸於一留下的隱患。那麼關於劉陽的故事就先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