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被誤以為貌醜而被逼遠嫁匈奴,兩任丈夫是親生父子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王昭君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說起和親,很多都會想起唐朝的文成公主。其實早在漢朝時期,就有瞭和親的記錄。但幾乎都是一些宮女以公主的名義派去和親,而今天給大傢介紹的宮女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就是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換取漢匈兩國之間長達60年的和平共處,功勞不亞於冠軍侯霍去病的王昭君,昭君出塞的和親故事可以說是傢喻戶曉。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落雁說的就是王昭君,古代皇帝佳麗三千,為何單單挑上瞭王昭君呢?
漢元帝時期,皇帝沒有時間一個個去挑選宮女,於是就讓畫師將剛入宮的宮女都畫下來,然後直接看畫像就行瞭。
當時很多宮女為瞭脫穎而出,就給畫師塞錢。而王昭君隻是平民女子,根本沒有錢給畫師,當然瞭,她也不會做這種事。
也正因為如此,畫師將本該傾國傾城的王昭君畫醜瞭。漢元帝時期,匈奴侵犯大漢邊境,民不聊生。為瞭安撫北匈奴,漢元帝答應讓較“醜”的王昭君去和親,來換取兩國之間的和平。
直到王昭君出塞那天,漢元帝才第一次見到瞭王昭君,她那絕世的容顏讓漢元帝心動不已,但是他是皇帝,又怎能出爾反爾呢?所以就隻能看著這麼一位美人嫁到大漠。
王昭君隻是一個弱女子,卻因為政治遠離故鄉,遠嫁匈奴,路上她寫下瞭《怨詞》,來表達自己的悲傷。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這麼悲情的詩句,可見王昭君當時內心是多麼的煎熬,身心備受摧殘。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跟呼韓邪單於共同生活瞭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右日逐王。呼韓邪單於去世後,王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但是為瞭漢匈兩國的和平,漢成帝沒有答應。
後來王昭君又按照胡人習俗,嫁給瞭前夫呼韓邪單於的長子復株累單於,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

按輩分來說,王昭君的兒子是自己女兒的伯父,復株累單於相當於娶瞭自己母親。我想王昭君肯定是反對第二段婚姻的,畢竟這跟漢人的傳統觀念是不符的。
遠嫁匈奴的王昭君,不僅是去和親的,還將漢族文化傳播到西域,而且她還總是勸說單於要註重發展生產,盡量避免戰爭的出現,如此才能給百姓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這樣,才出現瞭後來當地百姓富足的生活狀態
王昭君在三十三歲的時候,就病逝瞭,也算是紅顏薄命瞭。但是在她去世後的幾十年裡,漢匈兩國都沒有發生任何的矛盾與沖突,甚至關系更加的親密瞭。王莽篡漢後,匈奴單於認為"非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漢匈之間的和平才再次破裂。

王昭君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換取漢匈兩國之間長達60年的和平,歷史能做到這點的人少之又少,更何況王昭君還是一個弱女子呢?
也難怪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對此大傢有什麼看法呢?